1 |
李转;李萍萍;;双光束信号在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传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 |
韩燕旭;王波;马杰;校金涛;王海;;冷原子EIT介质的原子数目和温度的测量[J];量子光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赵慧红;于旭东;张靖;;线性色散理论描述内腔EIT介质的正交模式分裂[J];量子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
4 |
谭佳;;在腔QED中实现Deutsh-Jozsa算法的可行方案[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
5 |
张喜勤;;敏感技术概述[J];物理通报;1994年04期 |
6 |
周红卫;;图表数据信息类问题的基本类型分析[J];物理教师;2010年03期 |
7 |
云中客;;量子溶剂[J];物理;2006年04期 |
8 |
林秀;李洪才;杨榕灿;黄志平;;利用纠缠交换制备最大纠缠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9 |
王霞;金伟其;胡威捷;廖宁放;;《三度学及其测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光学技术;2007年S1期 |
10 |
徐良瑛,束碧云,董裕国,李永;LiNbO_3:Fe实时黑白图象假彩色化[J];人工晶体学报;1985年Z1期 |
11 |
龚尚庆,徐至展,张文琦,张正泉;相干驱动场的线宽对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J];光学学报;1996年03期 |
12 |
龚尚庆,徐至展;电磁感应透明的非线性理论[J];中国激光;1996年04期 |
13 |
;量子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2期 |
14 |
;孤立约束的光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05期 |
15 |
李健;光速降低到17米/秒[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1999年06期 |
16 |
赵丽娟,唐莉勤,许京军,张光寅;非线性光学效应与光速减慢[J];物理学进展;2001年04期 |
17 |
杨希华,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若干参数对瞬态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3期 |
18 |
张衍亮,蒋秀丽,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多普勒加宽非匹配Λ型能级系统的无反转增益效应[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
19 |
汪丽蓉,肖连团,赵建明,贾锁堂;驱动场失谐对Λ型原子EIT的影响(英文)[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
20 |
张俊香
,王海;EIT增强色散及光速减慢的实验研究进展[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