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地表情况下的倾角时差校正
【摘要】:常规DMO算法假设,对近地表的异常进行适当的静校之后,记录地表应是水平的。然而, 许多陆上勘探是在不规则地表上进行的,这时就需要采用浮动基准面(FDP)。在FDP上属于某一个点的CMP道集中所有道都是以这一点起算时间的。这种算法适合于NMO,但不适合DMO。实际上,各道的DMO取决于反射面与震源一接收轴之间的夹角。当道集中高程有变化时,此夹角亦随之而变化。此外,震源-接收器的轴也是单道响应各道的时间起点。这种情况会降低实际反射点叠加的质量,无法消除叠加速度中存在的某些异常。我们发展了一种考虑到地表条件的Kirchhoff DMO的延伸算法。该算法既简单又经济,并能方便地应用于3D勘探,与之对照,3D波动方程求基准面目前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
|
|
|
|
1 |
边西燕;高鸿;;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平均速度场[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2 |
黄延祜;张二华;张银凤;毛小平;;速度变化地区正演记录的速度分析[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3 |
楼锡吉;;地震勘探理论研究展望[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4 |
张淑敏;;AVO解释中的陷井[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5 |
胡中平;孙爱平;李俊珍;黄中玉;;用地震资料预测岩性[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6 |
周熙襄;刘学才;杨绍国;;层速度谱[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
7 |
顾汉明;赵树元;;横向变速介质中速度误差分析及校正[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8 |
张多军;董敏煜;李承楚;;三参数速度扫描[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
9 |
陈燕;董敏煜;;P-SV转换波的共转换点水平叠加[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
10 |
魏修成;董敏煜;;P-P反射波和P-SV转换波联合反演各向异性弹性参数[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