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SVF)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脂肪中的基质血管成分和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用CM-DiI标记。于大鼠背部设计10cm×3cm大小的矩形随意型皮瓣,将CM-DiI标记的细胞移植入皮瓣的皮下组织层。2天后,皮瓣掀开原位缝合。根据移植细胞的不同,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BM-MNCs组和SVF组。术后7天进行下列检测:①皮瓣的成活面积,激光血流灌注成像仪监测皮瓣的血流。②取各组皮瓣相同部位的组织,固定包埋后行HE染色,统计10个100×视野下毛细血管的数量。③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是否有成活的SVF。连续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成活的SVF是否出现于血管结构中。④取各组相同部位的组织处理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①BM-MNCs组((63.4±3.1)%)和SVF组((62.4±2.0)%)皮瓣的成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56.84.6)%,P0.05。BM-MNCs组和SVF组皮瓣的血流强度和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②BM-MNCs组和SVF组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③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移植入皮瓣的SVF成活,并且部分细胞出现于血管结构中。④BM-MNCs组和SVF组皮瓣高表达VEGF、bFGF,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脂肪来源的SVF可以通过参与血管结构、旁分泌VEGF和bFGF等来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
|
|
|
|
1 |
王法刚
,赵敏
,黄秉仁
,刘珍君
,熊斌
,成铤
,霍孟华;皮下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提高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活力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
2 |
董智勇;蔡晓峰;;血栓通注射液对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11期 |
3 |
盛玲玲;杜子婧;李华;李慧婕;周达;李青峰;;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
4 |
袁相斌,陈卫平,杨勇,朱晓海,林子豪,何清濂,刘会敏;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及长宽比例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4年02期 |
5 |
梁斌,吴昊,李荣祝;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超薄随意皮瓣的临床应用(附51例分析)[J];广西医学;1998年03期 |
6 |
姚庆君,徐明达,陈璧;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
7 |
姚庆君,徐明达,陈璧;用激光多普勒测量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血流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
8 |
童芸,程健;面部体表肿瘤切除术后随意皮瓣修复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05年05期 |
9 |
王文革;郭清华;洪卫;;随意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19例[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
10 |
章允椿,张贤萍;深筋膜随意皮瓣治疗骨与肌腱外露性感染创面13例[J];浙江医学;1995年05期 |
11 |
邓忠远,罗卓然,梁达荣;真皮下血管网随意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新医学;1998年10期 |
12 |
史永茹,时晓辉;带蒂超长随意皮瓣术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0年04期 |
13 |
张强,蔡锦方,刘立峰,克丙申,黄象艳;bFGF-PLGA微球促进随意皮瓣早期断蒂[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
14 |
向小燕;岑瑛;张艳阁;井万里;;乌司他丁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5 |
王继华;肖鸿;郭群;张景波;杨云;李璐;杜永贵;;随意皮瓣在颜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云南医药;2008年02期 |
16 |
王长慧,包平涵;用轴型皮瓣随意皮瓣修复严重瘢痕溃疡[J];江苏医药;1999年07期 |
17 |
秦巍,石团元,罗军复,候舒,朱正鹏;超比例随意皮瓣治疗骨外露创面六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1期 |
18 |
肖海涛;李永林;王立夫;岑瑛;陈俊杰;;EGF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6年04期 |
19 |
鲜华;梁杰;汤少明;罗少军;;bFGF-FG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年06期 |
20 |
梁瑞芳;杨占君;王凌峰;胡海;韩金柱;;乌司他丁对大鼠随意皮瓣微循环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