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比A花器形态和细胞学观察
【摘要】:采用形态指标测定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亚比A及其保持系亚比B进行了花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亚比A与亚比B花器形态差异比较明显;亚比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其败育特征: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可能是引起亚比A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
|
|
|
1 |
董振生,刘绚霞,董军刚,刘创社,李红兵,严自斌,解芳宁,高晓岚;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
2 |
;用r线和快中子产生玉米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可能性[J];辽宁农业科学;1972年08期 |
3 |
周美学,金银根,黄志仁,许如根;大麦雄性不育系小花结构的细胞学观察[J];江苏农业研究;1994年03期 |
4 |
李云;张敏;;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黄籽A”的发现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
5 |
范平;普通小麦T型和K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败育过程细胞学观察和同工酶检测[J];华北农学报;1996年01期 |
6 |
戎正华;董立;;选育甜菜单粒不育系及其杂种[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1年04期 |
7 |
王保仁;常桂菊;;湘矮A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的细胞学观察和同工酶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
8 |
高克建;提高秦油二号油菜恢复率问题[J];种子;1992年04期 |
9 |
裴祖昌;;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J];湖北农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10 |
乔晓琳;高庆荣;张爱民;赵桂清;刘正斌;邱新民;;小麦K、V、T、CHA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光合特性分析[J];作物学报;2006年09期 |
11 |
张树林;朱高浦;毛钟警;冯斗;;DSV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12 |
王林生;李毓珍;马晓玉;;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杂交制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13 |
王立方;;当前我国甜菜杂种优势育种技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甜菜糖业;1983年03期 |
14 |
沈菊英;玉米雄性不育系黄早4配制京早7号[J];农业科技通讯;1985年02期 |
15 |
漆燕玲;甘肃省第一对甜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通过鉴定[J];中国糖料;1987年04期 |
16 |
;我国首次培育出旱稻感温型雄性不育系[J];中国农业信息;1989年02期 |
17 |
刘飞虎,梁雪妮,张寿文,黄海泉,汪怀建;苎麻雄性不育系温光反应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8 |
刘飞虎,梁雪妮;苎麻雄性不育系生理生化特点初步研究[J];中国麻作;2000年03期 |
19 |
孙晖,周玉萍,卞桂杰,杨国,凤桐,张景楼;甜菜新品种——吉甜209的选育[J];中国甜菜糖业;2002年01期 |
20 |
卢雪宏;路永勤;;沈单16号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