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绪敏;“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成因探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2 |
雷岩岭;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
3 |
黄海;解读《活着》:极度生存状态下生命个体的真实本相和生存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
4 |
郑凌娟;《终局》与《活着》及《彼岸》中不同人生观之比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5 |
田中阳;生存为上 活着就好——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文本读解之一[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
6 |
文小妮;论《抵抗者》的隐喻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
7 |
姚慕红;读《活着》——以坦露内心的真实来拆解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J];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
8 |
赵晖;;“活着,还是死去,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从《庄子》的语言中窥视庄子的生死观[J];电影评介;2007年15期 |
9 |
徐一玲;;《活着》对儒道文化生存意识的继承[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
10 |
沈嘉达;无从回避:寻常之活与“激情”死亡——以池莉和余华为例辨析两种人生价值取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11 |
杨素娜;活着与毁灭——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在醒与不醒之间的命运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2 |
徐鑫;残忍的力量——对《罪与罚》和《活着》中“死亡”主题的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
13 |
倪静;;活着的艰辛——浅谈新写实小说的“生存”主题[J];当代小说(下);2010年10期 |
14 |
王凤秋;;《活着》——以生命叙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5 |
刘瑶;;直面死亡——论余华《活着》[J];魅力中国;2009年16期 |
16 |
赵歌东;从愤怒的写作到虚伪的活着——余华创作的后现代叙事策略[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
17 |
袁应该;;为何“活着”——论余华的《活着》[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
18 |
张燕秋;;对人生终极意义地追寻——解读余华小说[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
19 |
丁光梅;赵晶;;佘华小说《活着》的传统文化解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20 |
李梦;;从文学的“领跑人”到作品的“发行商”[J];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