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旅游地学文旅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摘要】:中国旅游地学走过了34年创建、发展的峥嵘历程。从理论探讨、学科建设、队伍培养,到工作实践、品牌塑造、经济成效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贵州旅游地学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更加彰显出旅游地学最大的实践成就。从贵州旅游地学资源、旅游产业基础、旅游地学发展及创新等方面,作者具体论述了贵州具有发展新时代旅游地学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新时代旅游地学文旅产业需要更多的旅游地学工作者深化认识,投入其中。
|
|
|
|
1 |
郭威;;旅游地学学科建设现状调查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7届年会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2 |
陈跃康;;新时代旅游地学文旅产业发展大有可为[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暨重庆万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
3 |
;附录Ⅱ 第三届全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有关文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暨重庆万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
4 |
厉子龙;金平斌;朱孔阳;王孔忠;徐鹏飞;;旅游地学的新定义、现状和发展战略的思考[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C];2016年 |
5 |
段汉明;王聪;;旅游地学推广的基本路径[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C];2016年 |
6 |
杨望暾;张阳;郭威;张鹏;;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9届年会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
7 |
段汉明;;从我国学科目录看旅游地学的学科建设[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9届年会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
8 |
段汉明;;旅游地学学科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对策[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0届年会暨芒砀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
9 |
仇晓燕;周晓丹;万启春;;江苏扬州旅游地学资源初探[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
10 |
沈继方;万军伟;;21世纪旅游地学发展的新思考[A];全国第13届、山东省第5届旅游地学与旅游地理第2届年会暨海洋景观、烟台和威海海滨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