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ssner板弯曲问题的渐近解
【摘要】:本文从分析Reissner板理论与Kirchhoff板理论的关系入手,导出了对Reissner板问题的求解, 可用摄动技术转化为在相应边界条件下求解一系列Kirchhoff板问题,最后给出的算例也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简单,精度高的特点。
|
|
|
|
1 |
郑健龙,张起森;关于“求解弹性地基上带裂纹Reissner板的新方法”一文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
2 |
李启信;对“求解弹性地基上带裂纹Reissner板的新方法”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
3 |
宋启根,赵惠麟;弹性地基Reissner板局部荷载下的弯曲[J];工程力学;1992年02期 |
4 |
邓安福,干腾君,李正良,曾祥勇;弹性地基上厚板的计算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5 |
宋启根,林洋,徐培;双参数地基Reissner板局部荷载解[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5期 |
6 |
苏成,韩大建;非均匀弹性支承Reissner板分析的域外奇点法[J];力学与实践;1997年05期 |
7 |
杜思义;唐军;陈淮;;基于频率摄动理论识别悬臂梁损伤方法的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4期 |
8 |
王学广,贺国京;高精度模态应变能法结构损伤检测研究[J];铁道学报;2005年05期 |
9 |
闫利珍;;窗户遮阳板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1期 |
10 |
郭国会,易伟建;基于频率进行简支梁损伤评估的数值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1 |
谭向军;模态应变能法结构损伤检测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9期 |
12 |
李刚;罗世平;尚守平;;Vlazov地基上Reissner板相互作用的加权残值分析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3 |
孙建东;张伟星;童乐为;;无单元法在中厚板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
14 |
李树军,杜雅丽;带隔板钢混圆筒仓可靠性的一种摄动分析方法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7期 |
15 |
骆艳斌;徐伟;龚剑;叶可明;;超高层建筑整体钢平台模板体系动力特性区间分析[J];建筑结构;2007年02期 |
16 |
葛洪海;许金余;;含局部支承弹性地基板弯曲问题的迭代解法[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任强;徐卫亚;;基于均匀化方法的节理岩体等效弹性性能预测[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
18 |
杜思义;殷学纲;陈淮;;基于频率摄动理论对结构健康检测BENCHMARK问题的识别[J];应用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
19 |
赵光恒;张子明;;地基模型和基础梁板分析[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90年02期 |
20 |
霍绪萍;沈惠申;;无拉力弹性半空间地基上预应力四边自由中厚板的动力响应[J];工程力学;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