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状况及骨质疏松诊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摘要】:正中国的骨矿和骨质疏松领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日益增多,在我国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国内广大同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骨矿和骨质疏松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骨矿的基础研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还是流行病学等方面都逐渐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医学的优
|
|
|
|
1 |
陈卫;;中老年妇女健康体检检测骨密度的现实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6期 |
2 |
李洁;杨希立;郭晋爱;荆忱;许兆延;付涛;;老年冠心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S1期 |
3 |
李颖;孙长颢;尹慧;陈彦凤;陈炳卿;;哈尔滨男性LRP5、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10期 |
4 |
孟茜;杨雍;;绝经后女性有无胸腰椎骨折时髋骨骨密度对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9年01期 |
5 |
杨池荪!100083北京,王振红!100083北京,姜彦彬!100083北京;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IGF-Ⅰ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年02期 |
6 |
邱蕾;常静;杨轶文;陈焕芹;;不同临床症状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3期 |
7 |
杨建文,李素勤,张晓光,于华;机关干部骨质疏松与生活习惯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年02期 |
8 |
章振林;;骨质疏松与遗传[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22期 |
9 |
他她;;白领女性新“钙”念[J];医药保健杂志;2008年17期 |
10 |
彭沛;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42例[J];四川中医;2000年09期 |
11 |
赵红莉,李双庆,魏松全;骨密度测定与骨质疏松[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
12 |
姚锦容,梁颂游,张桂萍,马家蔚;中山市区1180例妇女腰椎骨密度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
13 |
魏萌;谢庆云;杨晓平;徐沪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股骨密度与腰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8期 |
14 |
黄燕;韩文铭;倪娜;;COPD患者骨密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7期 |
15 |
徐晓宁;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何时成“金”[J];家庭中医药;2001年10期 |
16 |
权晓慧;朱秀英;李旋;张瑞;聂英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1631名骨密度分析 性别及地区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5期 |
17 |
赵军华;王善霞;郭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检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6期 |
18 |
丁仁奎,孙材江,王万春,张薇,丁仁奎,孙材江,王万春,张薇;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关系研究[J];湖南医学;1997年06期 |
19 |
张丽娜;浅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20 |
吕俊峰;吕文秀;韩雪立;刘海波;王维忠;;长春地区正常人股骨颈骨密度测量(附436例QCT测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