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命名及其他
【摘要】:正孔子殁后,其门人弟子尊仰圣师,辑其言论志行,或"应机作数","或与时君抗厉,或共弟了抑扬,或自显示物,"以成典册,名之曰《论语》。何以名《论语》?自汉以来,研之者不绝如缕。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的这段话说
|
|
|
|
1 |
李万春;王跃民;;《论语》的命名及其他[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2 |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葛荣晋;;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
4 |
蔡正发;;《〈论语〉心得》的误导必须消除[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5 |
杨国荣;;孔子论人[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陈新雄;;孔子与《诗经》[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7 |
蓝文秀;;《论语》心得三字经[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8 |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郭沫若与《论语》[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
9 |
骆锦芳;;从《论语》看孔子的人格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10 |
李国华;;“修身”与师德培养[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