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绝热量子演化的量子纠缠态制备
【摘要】:量子纠缠态的准备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必须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绝热量子Grover搜索算法的初始态和末态都是积态,但其中间态一直处于纠缠态。受此结果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热量子演化的量子纠缠态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量子系统末态定义为所需的纠缠态,将系统初态设置为比较容易构造的量子态;接着使量子系统从初态哈密顿量开始,在满足绝热条件的情况下,缓慢地演化到末态哈密顿量;演化结束时,可以保证系统末态以较高的概率处于所需的量子纠缠态。整个纠缠态准备过程类似于绝热量子计算过程。通过对EPR和三粒子GHZ纠缠态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准备EPR和三粒子GHZ纠缠态,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胡峰;葛国勤;;高Q值微腔中二能级原子演化的操纵和量子反演[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2 |
李伯臧,阎凤利,吴建华,梁九卿;周期量子系统中状态演化的Bloch定理和一种新的量子相位[J];中国科学A辑;1996年10期 |
3 |
廖玉芳;张世辉;揭泉林;;自旋体系纠缠增长中的量子经典对应:纠缠和经典频率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
4 |
孙昌璞;;“Adiabatic”的含义:从参数“浸渐”的量子演化到热力学的绝热过程[J];物理;2010年05期 |
5 |
吴连坳,丁惠明,刘雅娟;量子循环演化及几何位相普遍存在的证明[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
6 |
张飞舟,王矫,顾雁;量子混沌系统本征态的统计非遍历性及其半经典极限[J];物理学报;1999年12期 |
7 |
郝三如,王麓雅;用外加驱动场压缩有热槽相互作用二态量子系统的退相干性[J];物理学报;2000年04期 |
8 |
王忠纯;;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量子特性[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6期 |
9 |
周并举;易有根;周清平;刘小娟;;大失谐腔QED中任意初态双原子系统的量子信息保真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
10 |
刘燕勇;刘志勇;;异模双光子与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纠缠演化[J];江西科学;2008年06期 |
11 |
刘燕勇;谢芳森;;原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对双光子T-C模型中纠缠度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2 |
詹孝贵;张登玉;高峰;唐世清;谢利军;;可控传送两qubit系统任意量子态的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1期 |
13 |
曲直;熵与生命科学[J];自然杂志;1992年03期 |
14 |
詹佑邦;;Dicke模型中场的振幅k次方压缩[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5 |
白志明,王雅茹;DICKE模型中光场位相性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16 |
杨庆怡,韦联福;利用外源驱动介观RLC电路来制备压缩态光场[J];光子学报;2001年03期 |
17 |
郭红,彭金生;与双模SU(2)相干场相互作用的Λ型三能级原子系统中光场的位相特性和原子的相干捕获[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3期 |
18 |
李玲
,李伯臧;改进的Moya1表示与自旋-1/2(或二能级)系统的量子相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
19 |
孙世军,赵鹏飞;从A-A相到Berry几何相[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20 |
郑懿,杨新娥;用explicit Euler方法研究含时受迫谐振子的演化及对系统循环初态的讨论[J];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