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
【摘要】:针对现有关于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的主要设计方法,对利用传统离散趋近律方法设计变结构控制时趋近律系数造成抖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缩短了系统到达滑模面的时间,消除了系统的抖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使所得到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将所提出方法与已有的方法进行仿真对比,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王淑青;王慧;;离散滑模控制在位置随动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2 |
吴磊磊;;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分段趋近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7期 |
3 |
任启峰;高存臣;王品;;基于衰减控制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4期 |
4 |
于枫常,朝旭,张淑琴;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及其品质[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5 |
高为炳;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5年02期 |
6 |
翟长连,吴智铭;一种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7 |
王卫;;直流电机速度调节中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的比较[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7年03期 |
8 |
姚郁,王子才;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J];航空学报;1992年01期 |
9 |
潘水苗;蒋静坪;;两机器人的分级协调变结构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2年04期 |
10 |
李辉,谢剑英,高卫华;直流调速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测控技术;1999年12期 |
11 |
马勇;计晓鸣;李辉;;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电气自动化;2000年01期 |
12 |
胡庆,于海雁,夏桂文,于立新;滑模变结构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3 |
邵雷;刘兴堂;;基于模糊变结构控制的制导律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5期 |
14 |
高为炳
,程勉;柔性空间飞行器的变结构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15 |
高为炳;;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自动化学报;1989年05期 |
16 |
王效军,史维;双手协调机器人的变结构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0年05期 |
17 |
武玉强;冯纯伯;;输入输出通道存在干扰的动态不确定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信息与控制;1996年03期 |
18 |
林岩,毛剑琴;低增益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5期 |
19 |
刘同栓,许皓,关新平;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混沌控制与参数辨识[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
20 |
张长学;武玉强;宗广灯;;一类单输入线性切换系统的可镇定性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