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 Pr/Ph 比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用原油二环倍半萜的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的比值及4,4,8,8.9-PMDHN 与4,4,8, 9,9-PMDHN 的比值和 C30藿烷及菲、甲基菲化合物等的组成可将本区原油从成因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源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烃源岩,为本区的主体原油;第二类则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三类源于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它们的运移特征可以判断,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其油源区从东到西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天山山前凹陷和阜康凹陷,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源于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而源于石炭系的原油其油源区在工区内部。
|
|
|
|
1 |
张虎权;王廷栋;林卫东;袁剑英;张景廉;;民和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
2 |
梁婉如;张敏;赵红静;;吐哈盆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5期 |
3 |
梅玲;张枝焕;;南堡凹陷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
4 |
王建伟;宋书君;李向博;刘金友;高侠;;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3期 |
5 |
聂国振;段传丽;詹兆文;;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
6 |
侯林慧;彭平安;于赤灵;张文正;张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J];地球化学;2007年05期 |
7 |
高波;刘文汇;张殿伟;范明;;雅克拉凝析气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08年03期 |
8 |
王传远;段毅;车桂美;翟瑞华;郑朝阳;吴保祥;康晏;;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
9 |
王屿涛,蒋少斌,刘树辉;石西油田烃类聚集及成藏史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2期 |
10 |
卢亚平,邵志兵,白森舒;藏北伦坡拉盆地藏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7年04期 |
11 |
王屿涛;克75井区油气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天然气工业;1994年06期 |
12 |
陈建平,赵文智,秦勇,罗平,孟繁友,赵长毅,杨福忠,朱兴珊;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
13 |
王宇蓉,唐洪三;埕北30潜山油藏的连通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4 |
李建新;杨斌;何丽箐;李冀川;;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成因和原油早期成烃机制的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1993年03期 |
15 |
吴亚东;闫煜彪;唐晓川;徐永梅;;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
16 |
史继扬
,汪本善
,范善发
,徐芬芳
,张丽洁
,洪紫青
,吕国英;苏北盆地生油岩中甾、萜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我国东部低成熟的生油岩与原油[J];地球化学;1985年01期 |
17 |
包建平;朱翠山;张秋茶;李梅;卢玉红;;库车坳陷前缘隆起带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4期 |
18 |
贾存善;王延斌;顾忆;黄继文;;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4期 |
19 |
窦立荣;侯读杰;程顶胜;黎茂稳;潘校华;;高酸值原油的成因与分布[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
20 |
梅玲;张枝焕;王旭东;杨永才;刘洛夫;赵彦德;;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