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早更新世最晚期地层和化石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摘要】:南京早更新世地层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议,其原因在于缺乏地层和古生物等依据。近年来在南京东郊汤山的北坡、葫芦洞西边约700m 处的炼灰厂溶洞内。发现有6.2m 厚、保存较好的早更新世最晚期粘土层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少量孢粉,前者共29种,以偶蹄类和奇蹄类为主。食肉类较少。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南京地区早更新世最晚期地层和化石群的空白,且为研究本区古气候、古地理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苏皖地区被确定为人类发源地之一后,更显重要。
|
|
|
|
1 |
黄万波;张玉萍;;陕西蓝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01期 |
2 |
张兴永;;云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3年02期 |
3 |
周明镇;王元青;;记辽宁早第三纪一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1年04期 |
4 |
李汪晴,郑龙亭;江苏盱眙发现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0年01期 |
5 |
王伴月;“中国·和政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保护开发研讨会”在甘肃省临夏举行[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2年02期 |
6 |
方小敏,宋春晖,高军平,聂军胜,颜茂都,徐先海,孙东;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磁性地层学[J];科学通报;2002年23期 |
7 |
邓涛,王晓鸣,倪喜军,刘丽萍,梁忠;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01期 |
8 |
胡连荣;舟山海域哺乳动物化石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9 |
张睿;岳乐平;王建其;;准噶尔盆地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古地磁定年[J];科学通报;2006年07期 |
10 |
陈惠珍;;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的修复与保管[J];福建文博;2010年02期 |
11 |
纵瑞文;;皖北古哺乳动物留痕——安徽北部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调查[J];化石;2011年02期 |
12 |
彭培欣;李保生;边戈果;何劲;温小浩;陈龙珠;李志文;刘韫;司月君;牛东风;;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J];地质学报;2011年12期 |
13 |
白滨;王旭;;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及应用前景[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3年03期 |
14 |
胡长康;北京西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J];古生物学报;1956年03期 |
15 |
徐馀瑄,李玉清,薛祥煦;贵州织金县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J];古生物学报;1957年02期 |
16 |
裴文中;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103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J];古生物学报;1958年04期 |
17 |
周本雄;刘后一;;青海共和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年04期 |
18 |
薛祥煦;;陝西省几個第四紀哺乳动物化石新产地[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年02期 |
19 |
平;;内蒙集宁市坝王河岸发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02期 |
20 |
王擇义;胡長康;;山西垣曲白水村渐新统哺乳动物化石地点[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