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放,吕达仁;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中长期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1996年04期 |
2 |
李成才,毛节泰,刘启汉,刘晓阳,刘桂青,朱爱华;利用MODIS光学厚度遥感产品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J];大气科学;2003年05期 |
3 |
邱金桓,林耀荣;关于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个参数化模式[J];气象学报;2001年03期 |
4 |
陶俊;张仁健;许振成;陈来国;朱李华;韩静磊;曹军骥;;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5期 |
5 |
刘锦丽,李放,吕达仁;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场大气光学特性研究[J];遥感学报;1994年03期 |
6 |
孔春霞;郭胜利;汤莉莉;;南京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
7 |
胡荣章;刘红年;张美根;蒋维楣;张予燕;;南京地区大气灰霾的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
8 |
周志恩;杨三明;张丹;张灿;;重庆市主城区PM_(10)与能见度相关性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年03期 |
9 |
白志鹏;董海燕;蔡斌彬;朱坦;姚学祥;;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
10 |
马广大;;关于大气污染中几个常用术语的讨论(二)[J];环境工程;1985年05期 |
11 |
侯美伶;王杨君;;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
12 |
刘新罡,吕达仁,肖稳安,刘春田,屈玉;北京晴天紫外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与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3 |
杨书申;孙珍全;邵龙义;;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研究进展[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4 |
吴兑,黄浩辉,邓雪娇;广州黄埔工业区近地层气溶胶分级水溶性成分的物理化学特征[J];气象学报;2001年02期 |
15 |
徐立大,D.A.Lundgren;扩散式气溶胶粒子大小测定仪中不同筛网的透过率[J];卫生研究;1986年01期 |
16 |
张远航,唐孝炎,毕木天,汤大钢,赵德山;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污染源的鉴别[J];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
17 |
王玮,赵德山,陈延智,汤大钢,姜振远,韩应健,宁洁;大气气溶胶与降水相互影响的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88年01期 |
18 |
李连科,栗俊,范国全,周克贤;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
19 |
尤一安,马英,梁保英,黄振华,杨立进;沪宁沿江地区气溶胶可溶盐的分布特征与来源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1997年04期 |
20 |
姚小红,郝吉明,王玮,崔平;厦门海岸气溶胶中氯亏损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