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论述形构分析——兼论无形文化资产在历史名城接合现代性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摘要】:秉持著"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信念,2008年北京奥运作为"城市仪式"的盛大举办与表演,并非只是一樁单纯的体育赛会,而更牵动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改造,乃是中共在面对全球竞争局势下,企图藉由国家剧院、首都机场与奥运场馆等一系列工程的形象打造,带领国族强力崛起的政治-空间计画。其间,既牵涉了都市功能的重新调整、更力扬了建筑的象徵表现,而让以科炫为底之绿色纲路城市、奇观式建筑等话语获得了驰骋的机会,从而根本地改变了北京的面貌。比较可惜的是,此一注重科技、几近以空间效率化、绿化、美化为主的城市改造计画,虽已高倡了园林精神与历史文化价值、力陈了现代与传统共融的视野,也获致了璀璨催化活动高潮的效果,但由于缺乏从地域性角度对城市变迁进行跨文化的理解,却较无从创造性地发扬北京所曾积澱的深厚底蕴与独特意义。为现代性强力植入的北京,于焉失去了一次在历史脉络中动员空间意义以回归京韵、重塑城市文化认同的绝妙机遇。本文因而希望藉由论述分析方式,对当代北京因此一特殊政治-空间改造而变迁的过程做一考察,除厘清其成就与限制外,更探讨专业进一步突破之可能,以作为历史名城接合现代性而进行深度改造之可攻错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