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邢璐;;现代汉语新词语及其特点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2 |
韩惊鸣;;从“打”字头新词语看词语演变与社会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
3 |
沈孟璎;新词语词义之概貌[J];文史哲;1986年04期 |
4 |
陈章太;;《现代汉语词典》及其第5版的收词[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1期 |
5 |
赵越;;事件词:新词语家族中的重要成员[J];语文学刊;2009年18期 |
6 |
贺静坤;;论汉语新词语的词义表面化倾向[J];语文学刊;2008年04期 |
7 |
刘禀诚;胡衍铮;;行业语的转化和新词的认知理据[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
8 |
王林鱼;;新词语的规范问题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9 |
贺敬华;冯达;李冬梅;赵岩;;同义单音节动词的词义对比[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0 |
张自儒;;现代汉语新词语及其结构分析[J];语文学刊;2006年08期 |
11 |
于全有;裴景瑞;;“晒”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
12 |
罗树林;;从恶族新词语看新旧词性之争[J];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02期 |
13 |
王启明;新词语简析[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
14 |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5 |
刁晏斌;;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J];文化学刊;2007年06期 |
16 |
黄帅;;新词语的词义与语素义——以表限定关系的双音节复合名词为例[J];语文学刊;2010年23期 |
17 |
沈孟璎;关于新词语词义表面化倾向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4期 |
18 |
伍玉婵;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
19 |
沈孟璎;修辞方式的渗入与新词语的创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
20 |
季恒铨
,亓艳萍;比喻、借代与新词语新用法[J];语文建设;198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