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加方式对PDM助凝PAC处理太湖原水效果的影响
【摘要】:考察了PDM助凝PAC处理春季太湖水时不同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投加方式对浊度、藻、COD_(Mn)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基于出水中颗粒Zeta电位的测定分析结果,对PDM用于强化混凝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温度12~16℃,浊度8~15NTU,COD_(Mn)6~7mg/L,藻含量6×103~2.5×104个/mL的原水,PAC/PDM复合混凝剂投加的混凝效果较PAC和PDM分次投加的混凝效果好,其部分原因在于复合混凝剂投加的方式与分次投加的方式相比更能使得药剂在水中充分混合,最大程度地与颗粒发挥电中和作用和架桥、网捕作用;采用PDM复合混凝剂,可在不改变现有水厂工艺条件,不明显提高运行成本的条件下对混凝过程进行强化,是一种经济简便的强化混凝的方法。
|
|
|
|
1 |
时文中,李灵芝,余国忠;聚合硅酸铝铁(PSAF)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
2 |
时文中,李灵芝,余国忠;聚合硅酸铝铁的带电特征及X衍射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8期 |
3 |
陈瑞福,林德娟;改性高岭土对水源水的混凝消毒作用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9期 |
4 |
张跃军;印东凯;赵晓蕾;李潇潇;;PDM复配PAC用于冬季低温低浊长江水降浊研究[J];城镇供水;2008年04期 |
5 |
路光杰,孙永刚,杨日光;聚合铝混凝机理研究的新进展[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6 |
路光杰,许曼平;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机理与应用[J];电力建设;1996年11期 |
7 |
郭程程;吴卫;张乙水;;混凝/超滤工艺在火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7期 |
8 |
郑怀礼,赵会明,李方,文化勇,李和平;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中痕量镉测定[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9 |
席美云;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和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年04期 |
10 |
裴亮;姚秉华;付兴隆;杜忠;;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冬季黄河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
|
|
|
|
|
1 |
胡晓霞,史成武,戴文娟;不同碱化度聚合硫酸铁的除浊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2 |
李志亮,罗红雨;长江下游干流水环境现状及对策[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5期 |
3 |
肖羽堂,张晶晶,吴鸣,刘辉,张东,许建华;我国水资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
4 |
靳晓莉;高俊峰;赵广举;;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
5 |
谢磊,胡勇有,仲海涛;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形态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
6 |
朱威;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问题和对策[J];湖泊科学;2003年02期 |
7 |
姚萱;HCA-1阳离子净水剂处理巢湖高藻水[J];水处理技术;2002年02期 |
8 |
陈承勇;利用钛白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制备聚合硫酸铁[J];水处理技术;1994年01期 |
9 |
姜海,黄峻,刘敏杰;净水剂聚合硫酸铁合成新方法[J];山东化工;1996年04期 |
10 |
汤鸿霄;浑浊水铝矾絮凝机理的胶体化学观[J];土木工程学报;196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