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1S-3S幻波长计算
【摘要】:正氢原子光谱的精密测量对物理学的发展诸如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氢原子1S-3S跃迁的精密光谱测量可以用于确定里德堡常数R∞和质子电荷半径rp等基本物理常数[1]。氢原子质量较轻,难以被冷却和囚禁,因此,目前氢原子精密光谱实验都是基于氢原子束流进行测量[2]。目前氢原子1S-3S跃迁频率测量的不确定度达到了10-12量级[3]。最新的文献[4]指出,若氢原子1S-3S跃迁频率测量的
|
|
|
|
1 |
冯国华;特殊的氢原子系统[J];大学物理;1989年07期 |
2 |
潘广炎;反氢原子与原子的反物质[J];物理;1997年03期 |
3 |
陈昌远,孙东升,刘成林,陆法林;n维氢原子的散射态[J];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4 |
姜迅东;沈洪涛;胡荣泽;;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9年05期 |
5 |
姜迅东;沈洪涛;胡荣泽;;氢原子的量子谐振动理论[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4期 |
6 |
;激光引发的氢原子聚变有希望作为电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3年12期 |
7 |
丁沅;;氢原子的辐射[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
8 |
黄才协;关于氢原子的两个问题[J];佛山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
9 |
曾谨言,万唯实;二维氢原子[J];大学物理;1988年03期 |
10 |
尤峻汉;叶忠国;;金属表面半禁闭氢原子的特性[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89年01期 |
11 |
陈学俊,伏云昌;激光促进反氢原子的形成[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02期 |
12 |
罗斌斌,孙振强,陈学俊;电子与氢原子散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
13 |
周显明,杨向东;氢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弹性碰撞截面的理论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
14 |
王继锁;二维氢原子径向方程的两种解法[J];大学物理;1991年12期 |
15 |
胡志林,孙献平,曾锡之;利用光泵磁共振曲线测量氢原子密度(英文)[J];波谱学杂志;1992年01期 |
16 |
李兴无,耿东生,张贵锋,郑修麟;氢原子侵蚀作用的研究[J];微细加工技术;1995年04期 |
17 |
郭振华;反氢原子[J];大学物理;1998年02期 |
18 |
龚知栋;;氢原子跃迁问题例谈[J];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1年04期 |
19 |
方见树;弱光场中氢原子的稳定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
20 |
姜迅东,胡荣泽;含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氢原子精确量子论[J];中国粉体技术;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