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SIL改良新疆陆地棉品系纤维品质的研究
【摘要】:陆地棉的纤维产量较高,但纤维品质差;而同是栽培种的海岛棉虽然其产量远不及陆地棉,但其纤维比强度、纤维细度和纤维长度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远强于陆地棉。为了克服传统育种方法的缺点,因此本研究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的方法来利用海岛棉片段来提高新疆陆地棉品系的纤维品质。我们利用本实验室的饱和图谱上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陆地棉遗传标准TM-1为轮回亲本,优质抗黄萎病的海岛棉海7124为非轮回亲本的棉花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经过多年多点的表型试验鉴定了一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QTL的Hai7124片段导入系。因此我们利用CSIL(Chromosome segment introgression line,CSIL)上所携带的染色体片段上包含的基因或QTL,在固定遗传背景的前提下实施定向育种。本研究采用的导入系包括纤维长度导入系2个:IL-D6-1、IL-A7-3,纤维强度导入系1个:IL-A4-1轮回亲本5个:0768、26、62、富全10号、905。我们将导入系和每个轮回亲本分别进行一次杂交和两次回交后,自交得到BC2F1群体,利用导入系已鉴定的标记在BC2F1群体筛选具目标QTL的杂合单株。在BC2F2群体中继续利用连锁标记对目标区域分离群体进行鉴定,并筛选出目标纯合基因型的单株做纤维检测,并用两亲本之间具多态性的标记对其背景恢复率进行检测。将BC2F2纯合单株收获种子继续种成BC2F2:3,对其目标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调查。对农艺性状良好,产量等性状恢复至轮回亲本程度的株系繁种,并做品比试验。以相应的轮回亲本为对照,培育出了一批单个纤维品质性状超轮回亲本5%~10%,改良效果基本稳定、农艺性状良好的新品系。
|
|
|
|
1 |
吴征彬,陈鹏,赵忠利,谢红彬;陆地棉新品系一些重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2 |
刘继华;陆地棉主要品种纤维品质变异性分析 Ⅰ.温度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3 |
王志刚;黄丽叶;周曙霞;毛鹏志;朱江燕;宋超;;陆海三系杂交棉新杂棉2号的选育[J];中国棉花;2008年04期 |
4 |
王学连,孙济中,刘金兰;鸡脚叶型对陆地棉重要农艺性状和抗红铃虫特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5 |
董合忠;徐楚年;余炳生;;陆地棉与海岛棉纤维发育的比较研究 Ⅱ.棉纤维的伸长、加厚和纤维品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6 |
潘恒晋,江厚旺,张俊业,阚家瑜,吴宁;八个棉花品种丰产优质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7 |
贺道华,林忠旭,张献龙,聂以春,郭小平;陆地棉纤维品质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剖析[J];棉花学报;2004年03期 |
8 |
校百才;景忆莲;;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9 |
刘耀斌,景忆莲;陆地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杂优利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4年01期 |
10 |
韩祥铭,刘英欣,宋宪亮;陆地棉新种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2年02期 |
11 |
李致果;从新疆原棉出口谈提高纤维品质[J];中国棉花;1984年03期 |
12 |
刘智民;;优质长绒棉G5的选育[J];陕西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
13 |
钱大顺,朱烨,张香桂,袁占坤,端木鑫;陆地棉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1989年06期 |
14 |
郭玉芳;张天真;;陆地棉突变体材料湘X9628利用价值探讨[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1年04期 |
15 |
李定国,聂以春,张献龙;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6 |
翟学军;孙涛;李俊兰;李之树;郭振生;;陆地棉中长绒杂种优势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17 |
周忠丽;杜雄明;刘国强;程德荣;孙君灵;石玉真;;陆地棉优良种质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年02期 |
18 |
陈强;王谧;;陆地棉产量与纤维品质表型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棉花;2011年04期 |
19 |
张新;陈国平;周瑞阳;;一年生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洞A的宿生栽培效应[J];广西植物;2010年03期 |
20 |
;江苏棉一号、三号的选育[J];中国农业科学;197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