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诗歌的比兴寄托、语言的潜显理论及其他——从杜甫的咏物诗谈起

刘春卉  
【摘要】:话语的潜义是“言内”的,即词语组合本身可能产生但尚未被采用的的意义,而诗歌的比兴寄托是“言外”的,主要受语言外因素 (如物理、文化、心理等)的制约,所以不能看作是话语的潜义。每一个有比兴寄托的诗歌文本都相当于修辞学中隐喻的喻体,本体是隐藏的与之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对象。由于相似的多种可能性,同一个喻体可能指向很多本体,那么,与同一个喻体相联系的这众多的本体究竟哪一个或哪几个是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很难判断,所以有争议的或费解的诗往往不是由于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过于模糊含混,而是由于难以在众多的本体中确定作者的写作缘起。同理,话语的意图取决于特定的语境,诗歌的感情基调依赖于作者或主人公的身世背景,它们都不是话语潜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昌;从符号到隐喻──以《弃妇》为例对现代诗作结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玻璃唇;;玫瑰的隐喻[J];晚报文萃;2007年14期
3 文小妮;论《抵抗者》的隐喻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韩晶;;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涂丹妮;;超现实主义的爱欲流放——试论冯至《蛇》中性心理的病态书写[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6 郑小驴;;隐喻是危险的[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05期
7 段朋朋;;从修辞格使用的角度解读《陋室铭》[J];作家;2009年12期
8 胡展奋;;被狗咬一口[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9年12期
9 刘云生;;栖居的隐喻——代后记[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10 周鸿;向死而生──萧红小说生与死主题论略[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1 金琼;《朝着东南走》的结构象征与人物象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2 刁生虎;;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3 周黎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隐喻形式[J];学术论坛;2006年04期
14 张艳;;平原上的小草花——李佩甫小说中“花”的意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5 李一;;由“灯”开启的隐喻世界——解读《花牤子的春天》[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2期
16 孙厌舒;;《红楼梦》诗词的认知模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7 朱全国;曹弋;;隐喻与象征主义[J];理论界;2009年12期
18 杨相英;;谈新世纪女性诗歌的表现形式[J];文教资料;2010年19期
19 孙小著;《管锥编》:一部思想解放的启示录[J];皖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0 李康云,王开志;阿来《尘埃落定》的另类叩问与聆听[J];宜宾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春卉;;诗歌的比兴寄托、语言的潜显理论及其他——从杜甫的咏物诗谈起[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岳毅平;;李白诗文理论和创作中对几种固定范式的承传[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秦惠娟;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惠苑;198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红麟;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存红;王鹏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娟;《国风》中的隐喻运用和《诗集传》中的隐喻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静;疾病的隐喻与疗救[D];山东大学;2005年
3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4 陈晓洁;汉语言文学中的性别隐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利辉;中古诗歌“以汉为喻”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王莹;试论李渔短篇小说的悲剧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刘媛媛;张爱玲文学叙事中的“女性意识”[D];安徽大学;2007年
8 白晓燕;《围城》及其英译本中隐喻的模因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李娥;中国现代小说中疾病的隐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翁容;曹贞吉词及清初词坛[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梦川;迦陵词学析疑(上)[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许总;论陈子昂的风雅观[N];光明日报;2006年
3 葛红兵;2002年的文革叙事[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孙郁;受伤的汉语[N];北京日报;2002年
5 谢有顺;看见比想象更困难[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王珺;“诗把我的语言磨得如此锋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周政保;“怀念”的是“狼”么?[N];文学报;2000年
8 康志刚;倾听感觉之流的纯澈音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霍志军;陇右文学的价值、特色与影响[N];天水日报;2006年
10 葛晓音;析杜诗中“不可名言之理”[N];光明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