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规律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富含营养物质(N、P)的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从而导致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富营养化的治理已成为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大量研究表明:磷是藻类增殖的限制因子,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物质。因此,除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非常重要。利用浮萍科植物进行水处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浮萍科植物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青萍(Lemna minor)为供试材料,以调整后的完全培养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青萍在不同氮磷比、不同形态氮、不同形态磷以及不同浓度磷等条件下的除磷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比下,青萍除磷效率的差异不大,除磷效果均较高;在低氮浓度下,青萍在不同形态氮下的除磷效率差别不大,青萍在硝态氮下的除磷效率要优于在铵态氮和亚硝态氮下的除磷效率;不同形态磷下,青萍的除磷效率有着一定的差别,青萍最易吸收的是磷酸盐,最不易吸收的是焦磷酸盐和聚磷酸盐;不同磷浓度下,青萍的除磷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别,青萍对磷的去除速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青萍对磷的去除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
|
|
|
1 |
周岳溪;乙酸盐对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1期 |
2 |
张军,王宝贞,张立秋,王爱杰;复合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9期 |
3 |
聂锦旭;唐文广;;微波强化改性膨润土对含磷废水的吸附特性[J];工业水处理;2010年06期 |
4 |
余波平;彭立新;;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湖水的除磷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3期 |
5 |
李晶;马云;周浩;潘保原;;轮叶黑藻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
6 |
范凤申,丁耘,孙孝然;试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年03期 |
7 |
朱晓君,周增炎,高廷耀;低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生产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S1期 |
8 |
丁文明,黄霞;废水吸附法除磷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0期 |
9 |
林衍,朱金秀;应用生态土壤深度处理技术脱氮除磷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0 |
夏宏生;;外加电场生物去污除磷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2期 |
11 |
张勇;宋吟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
12 |
徐伟勇;杨玉峰;王佳莹;沈希裴;;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PAC与PFS除磷对比试验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04期 |
13 |
欧阳勇;罗建中;陈宝才;王莎;张万辉;舒生辉;;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
14 |
朱丹;王世和;张维;;钢渣净化水中磷素的研究进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9年06期 |
15 |
李欣;马营营;董文艺;;三种投加方式化学强化BAF除磷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7期 |
16 |
兰丽娟;高修涛;李晓强;张宏;;烧结法赤泥用于废水除磷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1年08期 |
17 |
彭进平;赖焕然;程高;杜青;;改性硅藻土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除磷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8期 |
18 |
龙北生,孙大群,边德军,赵勇胜;采用两级SBR工艺优化除磷脱氮[J];给水排水;2003年11期 |
19 |
于晓彩,单连彬,刘长风,王恩德;SBR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功能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20 |
石明岩,曾苏,吕锡武;UNITANK法除磷工艺特性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