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与强成膜菌形成的双菌生物膜的建立和特性
【摘要】:调查了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细菌和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A3形成双菌生物膜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5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细菌(Pseudomonas sp.M8,Pseudomonas putida M9,Bacillus cereus M 1 9,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M2 1 and Aeromonashydrophila M22)分别与降解菌A3组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连续6次更换DCMM2合成废水时,降解菌C.testosteroni A3分别与P.putida M9和A.hydrophila M22两株成膜菌联合培养形成的双菌生物膜显示出很强的抗冲击能力。每次更换合成废水6h后,2株菌联合培养的3,5-二硝基苯甲酸率分别达到63.3~91.6%和70.7~89.4%,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强成膜菌株M22,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固定于双菌生物膜中A3细胞数量和分布,研究证明强成膜菌具有促进降解菌固定于生物膜中的可能性,并能在微生物群落中繁殖,这可能将是一种新的、简单而经济的生物强化策略。
|
|
|
|
1 |
赵宇蕾;呼世斌;秦宝福;许炳云;余磊;;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
2 |
任登洲;高小朋;贺晓龙;任桂梅;王小峰;;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3 |
尚轶;沈慧敏;杨顺义;汪春益;吴永波;;草甘膦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4 |
潘学芳,罗雁非,周天;3,5-二硝基水杨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
5 |
武晓炜,吴志国,王艳敏,董超,张丽萍,史延茂,常青;甲胺磷降解菌的紫外诱变及高产菌株的筛选[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6 |
杨娜;张建新;张帆;;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
7 |
马超;刘亚光;唐广顺;;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异噁草酮降解菌生长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8 |
杜春梅;郭坤;杨慧;金术超;平文祥;;两株水胺硫磷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
9 |
李丽;谢明;周淑云;万方浩;包磊;;氯嘧磺隆高效降解细菌的分离与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2009年01期 |
10 |
张逸飞;何卿;焦涛;程城;王贯中;;微生物降解苯胺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1期 |
11 |
刘亚光;庞福德;;咪唑乙烟酸高效降解菌降解性能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9年02期 |
12 |
邹小明;周群燕;胡娟娟;谢本达;;假单胞菌属四氯化碳降解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
13 |
刘知远;牛明芬;李卓坪;张迪;庞小平;李汉楠;崔伟;;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
14 |
汪佳秀;张祥辉;穆文辉;张浩;;降解菌2N3对被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药学学报;2010年01期 |
15 |
张武;;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土著咪唑乙烟酸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6 |
汤鸣强;田盼;尤民生;;氰戊菊酯降解菌FDB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5期 |
17 |
任娟;彭振宝;赵思峰;郭秀丽;危常州;侯振安;;甲拌磷降解菌XT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农药;2011年05期 |
18 |
董春霞;刁玲玲;陈瑶;缪锦来;刘芳明;王以斌;;尼古丁降解菌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
19 |
程洁红,李尔炀;三株处理印染废水细菌的分离及鉴定[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20 |
许育新,戴青华,李晓慧,李顺鹏;氯氰菊酯降解菌株CDT3的分离鉴定及生理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