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不可丢弃的“权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在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教育本身赋予教师一种特殊身份:虽然与学生是平等、民主的沟通交往关糸,但教师同时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的中立者,而应成为教学对话过程中的引领者。而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和思维点拨等神圣职责的缺失,教师表现出的是一种只“赋权”而不“增能”的教学行为。它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引领作用的缺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不可丢弃了自己的“权杖”——引领。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