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砷联合羟基喜树碱抗人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观察两药合用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公式:临床药物血浆峰值浓度(PPC)(μg/ml)=[临床用药量(mg/m~2)×平均体表面积/平均体重]×100 /60,选用一定浓度梯度As_2O_3(0.25、0.5、1.0、2.0、4.0μg/ml)和HCPT(0.5、1.0、2.0、4.0μg/ml)分别及联合(按两因素析因设计分为20组)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孵育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并运用中效原理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不同浓度下As_2O_3与HCPT合用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相应的单药应用(P0.01),合用后的中效浓度(即达到0.5效应时的药物浓度)分别为0.5μg/mlAs_2O_3与0.5μg/ml HCPT,低于分别单用时的中效浓度,两药合用在抑制率0.35时,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I1(CI1,证明两药作用性质为协同;如CI=1,则两药作用性质为相加;如CI1,则两药作用性质为拮抗);Hoeehe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核裂解成碎块,产生凋亡小体;经半定量计数分析表明:As_2O_3与HCPT联用后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较单用时明显增强(P0.01);在流式细胞仪上可见"凋亡峰",AB_2O_3干预48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HCPT干预48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联合干预48h后,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As_2O_3与HCPT联合应用在体外能显著增加两药单用时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0.5μg/ml As_2O_3与0.5μg/ml HCPT联合时具有较好的抗肝癌协同作用,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邬红霞;周艳;于志坚;袁洪新;;三氧化二砷联合羟基喜树碱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年06期 |
2 |
任玮玮,李弘,张洹;抗坏血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J];广东医学;2005年10期 |
3 |
高媛媛,徐洪雨,武俏丽,高光强,杨幼林;亚砷酸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影响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4 |
周艳;于志坚;;三氧化二砷抑制人肝癌细胞侵袭性的体外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
5 |
李航宇;鞠培新;钟鑫平;;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年01期 |
6 |
白冰;蔡辉;;三氧化二砷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07年24期 |
7 |
于嘉伟;周艳;于志坚;;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J];山东医药;2009年51期 |
8 |
李航宇;鞠培新;钟鑫平;刘金钢;;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_2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8年04期 |
9 |
楼芳;秦叔逵;陈惠英;;三氧化二砷对人类肝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年04期 |
10 |
刘晓川;刘铁夫;;缺氧环境下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长及凋亡影响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07期 |
11 |
于志坚,蔡炜,袁洪新,袁烨,李小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药物在肝胆肿瘤区域性联合化疗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
12 |
张霞;;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0年01期 |
13 |
陈俊强,李绍森,彭民浩,陆云飞,邱庆明,卢榜裕,廖清华;三氧化二砷及6种抗癌药物对肝癌细胞株作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
14 |
李江涛,区庆嘉,魏菁;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癌症;2000年12期 |
15 |
钟灿灿;沈雁;刘建伟;陈志棠;唐毅;;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6 |
李贺;熊茂明;孟翔凌;耿小平;;三氧化二砷逆转肝癌细胞株HepG2/ADM多药耐药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27期 |
17 |
周艳,顾星星,胡亚娥,王东,于志坚;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抑制作用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
18 |
邬红霞;于志坚;;三氧化二砷治疗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
19 |
丁江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认识[J];安徽医药;2006年02期 |
20 |
邢国胜,徐学锐,谈志龙,王淑云;三氧化二砷诱导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