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论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
【摘要】:正 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制度变迁,都要受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诱致性变迁就是将这些内源性动力视为推动技术与制度变迁的主要力量。中国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以前的一两千年中长期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就在于中国农民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状况和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20世纪中叶我国农业的公社化和机械化运动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忽略自然、经济等内在条件的要求所推行的一种强制性变迁。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诱致性变迁提供了新的历史证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应当放在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方面,继续走强化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