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IRC模型在长江口应用研究
【摘要】:采用模型ELCIRC以验证其在长江口的适用性。应用ELCIRC模型计算了长江口的潮流场并进行验证,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且能较好地模拟出地形变化对水流结构的影响。文中对于风场的影响作了定性分析。
|
|
|
|
1 |
庄水英;姚国富;;三维潮流温度数值模型研究及应用[J];人民珠江;2011年04期 |
2 |
吴华林;严以新;周宜林;;抛泥运动研究述评及展望[J];泥沙研究;2008年05期 |
3 |
赵士清;;长江口三维潮流的数值模拟[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
4 |
刘曙光;郁微微;匡翠萍;孙波;;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南汇边滩近期演变影响初步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5 |
吴华林,沈焕庭,朱建荣;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综述[J];泥沙研究;2001年05期 |
6 |
车越,何青,林卫青;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对泥沙运动的指示作用[J];水利学报;2003年01期 |
7 |
;第三届长江论坛在上海召开[J];水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8 |
杨靓青;王初;任杰;曹慧;秦晓怡;姚东京;;细颗粒泥沙絮凝现象研究综述[J];水道港口;2008年03期 |
9 |
万新宁,李九发,何青,沈焕庭;国内外河口悬沙通量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
10 |
王谦谦;姜加虎;濮培民;;太湖和大浦河口风成流、风涌水的数值模拟及其单站验证[J];湖泊科学;1992年04期 |
11 |
李四海;恽才兴;;近岸流系与长江入海悬浮泥沙输移扩散(英文)[J];海洋通报(英文版);2006年01期 |
12 |
闾国年,贾建军,宋志尧,林珲;从潮能通量变化看6000a以来长江口的迁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4期 |
13 |
王义刚;朱留正;;河口盐水入侵垂向二维数值计算[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4 |
周杰;汪德爟;赖锡军;;潮流数值模拟中垂向紊动黏性系数的选取[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5 |
吴卫;季永兴;王瑟澜;张景新;刘桦;;苏州河河口水闸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S1期 |
16 |
赵庚润;吴卫;刘桦;;龙口垂向二维流场数值模拟[J];力学季刊;2009年02期 |
17 |
韩国其;汪德爟;;宽浅型明渠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18 |
张怡辉;张明;;长江洪水期三峡工程对长江口水动力特性及污水稀释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4期 |
19 |
张华庆,范平,李华国,王永成,刘臣;一、二维连接水沙数学模型及在河口治理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01年03期 |
20 |
温令平;伶仃洋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分析[J];水运工程;2001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