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玉山,赵守智,易小毅;加速器驱动模块式快中子反应堆[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
2 |
丁大钊;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1年00期 |
3 |
徐晓勤,史永谦,沈雷生,陈华兴;加速器驱动游泳池反应堆堆芯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
4 |
夏海鸿
,赵志祥;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2003年度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5 |
蒋洁琼;刘海波;李静惊;郑善良;许德政;罗乐;吴宜灿;;聚变驱动次临界堆输运燃耗计算二维效应分析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
6 |
何祚庥;一种亟需大力推进的先进的新型核能——加速器驱动的核电站[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年06期 |
7 |
于涛,史永谦,夏普,廖义香;ADS次临界实验装置设计方案验证[J];核动力工程;2004年04期 |
8 |
赵志祥,丁大钊,刘桂生,樊胜,申庆彪,张宝成,田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堆芯物理概念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9年02期 |
9 |
沈姚崧,刘成安;次临界系统处理钚及高放锕系元素的概念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0年04期 |
10 |
龚学余,马长利,尹陈艳,廖义香,罗璋琳;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质子束管产生的辐射剂量[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
11 |
戴光曦;加速器驱动的核电站[J];科技导报;1996年08期 |
12 |
夏海鸿;罗璋琳;赵志祥;;加强ADS技术研究 促进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4期 |
13 |
赵志祥;加速器驱动的洁净核能系统国际研究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7年02期 |
14 |
郭俊盛;加速器驱动的嬗变技术及应用──一个关于核能发展的热门话题[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年04期 |
15 |
陈佳洱;郭之虞;陆元荣;颜学庆;朱昆;高淑丽;方家驯;郭菊芳;李纬国;于茂林;;北京大学RFQ加速器研究进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S1期 |
16 |
丁大钊,方守贤,何祚庥;一种亟待大力开发与研究的新一代的核电系统——加速器驱动的核电站[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4期 |
17 |
史永谦;张巍;曹健;罗皇达;权艳慧;;ADS启明星1号的“跑兔”系统的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年00期 |
18 |
崔保群;唐兵;马瑞刚;马鹰俊;黄青华;姜冲;陈立华;蒋渭生;;加速器驱动核废料嬗变系统强流离子源的可靠性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0年00期 |
19 |
;附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
20 |
崔保群,包轶文,李立强,蒋渭生,王荣文;用于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微波离子源(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1年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