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建业;超重元素(新核素)合成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和展望[J];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
2 |
郭俊盛,袁双贵,靳根明;超重新核素~(259)Db的合成及~(230)Ac β-缓发裂变的确证[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2期 |
3 |
冯兆庆;靳根明;付芬;李君清;;热熔合反应合成超重核产生截面的同位素依赖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04期 |
4 |
裴俊琛
,许甫荣
,吴哲英
,赵恩广;超重核的基态性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年02期 |
5 |
冯兆庆;靳根明;李君清;;低能重离子碰撞产生超重核动力学机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年01期 |
6 |
刘世杰;谢葆珍;吴越;唐孝威;;用卢瑟福背散射方法研究陨石中的超重核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年02期 |
7 |
张志尧;;超重元素[J];科学通报;1973年06期 |
8 |
李文飞,李剑峰,徐瑚珊,左维,李君清,王楠,赵恩广;重离子熔合反应形成超重核的截面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年02期 |
9 |
陈宝秋,马中玉,荣健,赵耀林;超重核的生成和衰变[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年02期 |
10 |
徐瑚珊,周小红,肖国青,詹文龙,靳根明,郭俊盛,张玉虎,诸永泰,郭忠言,段利敏,孙志宇,甘再国,李松林,李文飞,李剑锋,徐华根,陈若富,马越,张雪荧,贾飞;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年02期 |
11 |
裴俊琛;许甫荣;;超重核密度的计算[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6年04期 |
12 |
张焕乔;超重核合成的新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年03期 |
13 |
邰非,陈鼎汉,任中洲;偶-偶超重核基态性质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年02期 |
14 |
王庭太;王凤歌;张玉广;李红;;超重核~(294)118和~(292)116基态性质的相对论平均场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5 |
陈鼎汉,邰非,任中洲;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对奇-偶超重核基态性质的系统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8期 |
16 |
刘祖华;包景东;;合成超重核~(270)Hs的最佳反应[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6年04期 |
17 |
任中洲;超重核性质的新观点(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2期 |
18 |
任中洲;许昌;;超重核α衰变寿命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6年04期 |
19 |
吴锡真;李祝霞;王宁;田俊龙;赵凯;张英逊;欧立;刘敏;;重离子碰撞复合体系碎化产生超重核可能性的探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5年00期 |
20 |
彭金松;;在超重核区应用Viola-Seaborg公式研究α衰变寿命[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