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国霞,赵维娟,谢建忠,高正耀,李融武,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之芳,禚振西;古耀州瓷胎起源的模糊聚类分析[J];科学通报;2002年23期 |
2 |
李融武,谢建忠,赵维娟,高正耀,李国霞,韩国河,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芝芳,张仲立,朱君孝;中子活化分析在秦始皇陵1,3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3 |
梁宝鎏,罗宏杰,李家治;借助对应分析方法研究耀州古瓷的演变规律[J];硅酸盐学报;1997年01期 |
4 |
赵维娟,李融武,高正耀,李国霞,谢建忠,韩国河,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之芳,张仲立,朱君孝;秦始皇陵三号坑兵马俑的模糊聚类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
5 |
高正耀,赵维娟,李国霞,谢建忠,韩国河,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之芳,李融武,张仲立,朱君孝;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料来源的中子活化分析[J];中国科学A辑;2002年10期 |
6 |
李国霞,高正耀,赵维娟,李融武,谢建忠,郭敏,冯松林,禚振西,范东宇,张颖,柴之芳;历代耀州窑釉料渊源关系的初步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03期 |
7 |
赵维娟,胥爱军,高正耀,李国霞,谢建忠,韩国河,李融武,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之芳,张仲立,朱君孝;用模糊聚类分析研究秦陵1和2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J];科学通报;2002年11期 |
8 |
赵维娟,胥爱军,李融武,高正耀,李国霞,谢建忠,韩国河,张仲立,朱君孝,冯松林,柴之芳;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的指纹元素散布分析[J];华夏考古;2003年04期 |
9 |
程军;王昌燧;李德文;王巨宽;;良渚文化遗址及放王岗汉墓出土玉器的物相及微量元素测试分析[J];考古;2005年07期 |
10 |
李刚;;朝鲜半岛及日本细形青铜武器的原料产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03期 |
11 |
孙莹;毛振伟;周世荣;王昌燧;董俊卿;袁传勋;徐靖;姚政权;;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针线扫描分析“长沙窑”彩绘工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年09期 |
12 |
王翰章;王长启;;西安发现金代耀州宝券纸印[J];中国钱币;1992年02期 |
13 |
李融武;王建保;程琳;李国霞;赵维娟;孙新民;张志忠;杨大伟;;邢窑巩义窑白瓷的新发现与动态模糊聚类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4 |
刘晓旻;彭淑敏;李融武;张志忠;杨大伟;王晓川;李国霞;;邢窑的新认识和化学组成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5 |
冀勇;赵志文;杨大伟;王升;;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原料产地的散布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
16 |
李国霞,赵维娟,李融武,高正耀,谢建忠,韩国河,冯松林,范东宇,张颖,柴芝芳,张仲立,朱君孝;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的中子活化分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4期 |
17 |
赵维娟;郭敏;谢建忠;李国霞;高正耀;承焕生;张斌;孙新民;郭木森;靳雯清;;从化学组成研究张公巷窑与清凉寺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
18 |
朱亮;;鬼斧神工瓷雕塑(二)[J];金山;2008年04期 |
19 |
鲁深;耀县药王山大顺政权耀州牧题诗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
20 |
王山水;陈炉,东方古瓷巨镇活化石[J];旅游;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