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超重双幻核的研究
【摘要】:正 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长期探索的基本问题就是原子核电荷和质量的上限,但是,经过30多年的探索,核素表右上角的边界仍然是未知的。比~(208)Pb更重的双幻核的预言对超重元素的探索相当重要。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是微观自洽的模型,有望给出超重元素较好的理论预言。
|
|
|
|
1 |
;科技动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2 |
常明;;当代科学六大悬案[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张炜;孟杰;张双全;耿立升;H.Toki;;球形超重双幻核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2 |
王昱应;任永亨;吴兰英;姚以朝;;SH图中的双幻核[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
3 |
任中洲;刘建业;;超重元素(核素)研究讨论会小结[A];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
4 |
姜山;何明;王祥高;沈洪涛;袁坚;;利用AMS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第122号元素的实验研究[A];二〇〇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5 |
张立;;112≤Z≤120超重元素核合成与鉴别[A];Cluster Radioactivity, Fission, Fusion and the Superheavy Nuclei--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
6 |
董晨钟;丁晓彬;;超重元素Bh(Z=107)的激发态结构和共振吸收率的理论预言[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刘建业;;超重元素(新核素)合成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和展望[A];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
8 |
冯兆庆;靳根明;张丰收;;超重元素合成机制的动力学研究[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9 |
龙文辉;孟杰;周善贵;;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新核素~(259)Db及其α衰变链的研究[A];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
10 |
秦芝;;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研究的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