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谈谈重丰中子区新核素的合成和鉴别方法

袁双贵  
【摘要】:正随着远离核的相继发现,逐渐把新核素研究的工作阵地逼向非常困难的区域,而且难度日益加大,也正是因为如此,该领域已成为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领域。该领域工作困难的焦点在于怎样产生目标核,产生了又如何把它识别出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双贵,张天梅;核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重丰中子区新核素的合成和鉴别[J];物理;1994年10期
2 杨维凡,袁双贵;中、重质量区新核素的合成[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年02期
3 石双惠;浅谈新核素铂-202[J];现代物理知识;1993年04期
4 ;我国在世界首次合成两种新核素[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朱永毅,周懋伦;新核素锕-233的制备和鉴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4年01期
6 张学谦,袁双贵,罗亦孝;利用递次衰变关系确定新核素 ~(239)Pa 的半衰期[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7年04期
7 张立;靳根明;赵进华;杨维凡;;HIRFL上合成的第一个新核素——~(208)Hg[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3年03期
8 袁双贵,徐树威,张立,罗亦孝,靳根明;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丰硕成果[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2期
9 李伟生,袁双贵;新核素~(237)Th递次衰变曲线分解[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10 魏宝文,罗亦孝,靳根明;我国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1995年02期
11 赵之正;对重丰中子核区合成新核素的思考[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年01期
12 罗亦孝;新核素合成、高激发热核和放射性束物理前沿再获一批重要成果[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年02期
13 何建军,杨维凡,袁双贵,马桃桃,李宗伟,熊兵,徐岩冰;新核素~(238)Th的鉴别[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11期
14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潘强岩,于涌,王春芳,邢建萍,胡青元,李世洪,陈红艳,张天梅,靳根明,罗亦孝,J.Adam,Yu.Penionzhkevich,Yu.Gangrsky;合成和研究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6种新核素(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6期
15 魏宝文,罗亦孝,靳根明;我国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4年01期
16 肖国青,詹文龙,郭忠言,孙志宇,李家兴,王金川,王全进,孟祥伟,江山红,宁振江,王猛,陈志强,王建丰,王建松,田文栋,王武生,毛瑞士,靳根明;质子滴线区新核素~(25)P的鉴别[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0年04期
17 任中洲;新核素~(271)110及其α衰变链的理论研究(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年10期
18 袁双贵,徐岩冰,杨维凡,王贤义,赵力民,王平志,李恒远;14MeV中子反应和远离核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7期
19 李磊,宁平治;新核素与奇特核[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1期
20 赵进华,张立,郑继文,王积成,秦芝,杨永峰,张纯,靳根明,郭光辉,杜一飞,郭天瑞,王同庆,郭斌,谈锦峰;新重丰中子核素 ̄(209)Hg[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双贵;;谈谈重丰中子区新核素的合成和鉴别方法[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2 徐晓翼;黄文学;胡志强;马瑞昌;;新核素~(65)Se半衰期的精确测定[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3 袁双贵;杨维凡;徐岩冰;丁华杰;牛雁宁;;元素分离在远离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赵之正;谢秀君;杨维凡;牟万统;张立;杨永锋;李宗伟;秦芝;孙秀荣;;重离子合成新核素的初次尝试和合成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5 谢元祥;徐树威;许甫荣;李占奎;王旭东;;质子滴线附近的新核素~(129)Pm的衰变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二)[C];2004年
6 李培官;;《新核素“氮”存在的预言》[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之正;牟万同;杨维凡;李宗伟;秦芝;杨永锋;谢秀君;孙秀荣;;用重粒子合成新核素使用的化学分离装置[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8 郭俊盛;李文新;孙锡军;刘洪业;区秀兰;;产生缺中子超铀新核素的可能性估计[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9 靳根明;;远离核研究和放射性束装置的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甘再国;郭俊盛;吴晓蕾;范红梅;秦芝;雷祥国;董成富;徐华根;陈若富;张福明;郭斌;刘洪业;王华磊;谢成营;冯兆庆;郑勇;宋立涛;骆鹏;徐瑚珊;周小红;靳根明;任中洲;;新同位素~(265)Bh(Z=107)的合成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平;中草药的太赫兹光谱鉴别[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曾晟;~8Li次级束的产生及~2H(~8Li,~9Be)n反应截面的测量[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3 苏昕宁;超重核α衰变半衰期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科学家为“核素家族”添“新丁”[N];今日信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