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厉光烈;沈建平;张宗烨;;1P壳超核激发态的一些特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78年02期 |
2 |
钟朝武;关于原子核电四极矩的一项改正[J];物理学报;1959年12期 |
3 |
周文生;磁性测量讲座 第二讲 研究磁结构的实验方法(Ⅱ)[J];物理;1983年12期 |
4 |
金星南;原子核~6Li和~7Li的结合能 第三部 ~7Li结合能的计算(近代物理研究所论文第五号)[J];物理学报;1950年02期 |
5 |
;欧洲原子核研究所CERN介绍[J];原子能科学技术;1959年03期 |
6 |
杨学恒,刘之重庆大学;基本粒子快子模型中的重子—核子的激发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
7 |
赵玄;侯仁锠;曾繁安;;~6Li的d-α集团结构态的相移分析和广义本征值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5年06期 |
8 |
许武,G.Gliemann;K_3[Re(CN)_4O_2]晶体发光特性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
9 |
高涛,王红艳,易有根,冉鸣,蒋刚,朱正和,傅依备,孙颖,唐永建,汪小琳;ThO分子基态X~1∑~+和激发态H~3△的量子力学计算[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6期 |
10 |
李广生
,孟锐,竺礼华
,张振龙,王月,王治民
,温书贤
,陆景彬,赵广义,李险峰,文立军,郑永男
,郑勇,刘运祚,袁观俊
,杨春祥;~(131)Ce激发态的寿命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11 |
谢安东,朱正和,王秋云,马美仲;偶极电场作用下β-ZnS分子结构和发光特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12 |
赵倩;黄杰;蒋刚;;SAC/SAC-CI方法研究LiH基态(X~1∑~+)以及A~1∑~+、B~1∏激发态结构与性质(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13 |
徐国亮;肖小红;耿振铎;刘玉芳;朱正和;;甲基乙烯基硅酮在外场作用下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9期 |
14 |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张现周;;外电场对碳原子线激发态特性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5 |
阮文;罗文浪;张莉;朱正和;;外电场作用下苯乙烯分子结构和电子光谱[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16 |
吴洪;苏珠顺;郑凯;林燕萌;;量子环上双电子激发态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7 |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朱遵略;张现周;孙金锋;;外电场作用下二氧化硅分子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
18 |
谢安东;罗文浪;伍冬兰;阮文;周玲玲;;HPuO分子激发态的外场效应[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11期 |
19 |
佟蕾;戴连荣;;自旋-轨道耦合力对核子最低负宇称态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20 |
褚聖麟;;物质的微观结构[J];物理;1956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