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靶器官选择性及其毒性效应
【摘要】:目的:对多壁碳纳米管体内生物分布、动物毒性、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对靶器官选择性和毒性效应。方法:对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进行~(125)I标记,以尾静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三种途径注入ICR小鼠体内,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取血和各脏器进行放射性检测与分布分析。按欧盟OECD实验指南进行多壁碳纳米管的小鼠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以0-400μg/ml不同浓度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多壁碳纳米管对16-HBE细胞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损伤。结果:静脉注射途径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在10 min内可迅速分布到全身,主要在肺脏聚集,每克肺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从10 min时的37%ID增加到24 h的53%ID,此外,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多壁碳纳米管分布无明显降低,24h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分别为3.08%ID和2.14%ID。脑组织多壁碳纳米管分布最少,每克脑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低于0.5%ID。灌胃途径显示多壁碳纳米管主要聚集在胃和小肠组织中,24 h后基本上从体内排除。腹腔注射途径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可在脾脏中持续集聚,24 h后每克脾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从3.18%ID上升到6.21%ID。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雌性与雄性小鼠的LD50均为55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染毒组小鼠活动减少并有嗜睡现象,其余剂量组小鼠无明显异常表现。染毒前3周高剂量组雄性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主要聚集在肝、脾和肺脏中。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脾和肺脏有间隙炎症和轻度纤维化改变。低染毒组小鼠的谷草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其它各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细胞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各实验剂量组在细胞活力、凋亡、周期、DNA损伤以及微核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壁碳纳米管进入体内后,主要聚集在肺脏、脾脏和肝脏中,对动物一般毒性和细胞毒性较低。对于脾、肝和肺脏的长期作用效应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
|
|
|
1 |
娄金萍,洪长福,陈钓强,吴南翔;喹硫磷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2 |
刘永霞;李岩;李茂进;戈扬;;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
3 |
阎希青;戈扬;张树来;;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7年05期 |
4 |
李厚勇;王蕊;张振铃;徐明;欧阳华;;紫茎泽兰草粉的家兔90天亚慢性毒性评价[J];毒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
5 |
曲波;李雪飞;王帆;李庆辉;;硫酸铟亚慢性毒性的实验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年01期 |
6 |
陈新霞;顾呈华;徐军;石根勇;;单宁酶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
7 |
李羡筠;陈晓琴;葛宪民;梁少华;郑艳艳;陈作兴;;三氯异氰尿酸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8 |
仇玉兰;宋秋坤;王慧;刘凤琴;贺连平;张永雷;梁艳芳;;纳米碳酸钙对大鼠亚慢性肺毒性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4期 |
9 |
邱忠礼;孙娜;王静;周催;车会莲;;转基因棉籽亚慢性毒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2期 |
10 |
冯养正,张慧敏,鲁明华,于佑民;硝化甘油毒性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1年04期 |
11 |
张洪霞,钟才高,安飞云,曾明,高泽宣,刘新民;浏阳霉素亚慢性毒性与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
12 |
刘英华;张静姝;邸金茹;何宁;姜淑青;商博东;;三聚氰胺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5期 |
13 |
顾刘金,朱丽秋,陈琼姜,杨校华,陈秀凤,吴立仁;亚慢性毒性研究中基准剂量法的应用[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14 |
胡滨;陈一资;;亚硒酸钠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15期 |
15 |
王心如,徐锡坤,邱清;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1996年02期 |
16 |
朱光华,池继梅,马争,王致,唐小江;国产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4年05期 |
17 |
王晓军;王静;姜文玲;杨友润;刘英华;;单甲脒盐酸盐原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18 |
甄少波;李兴民;解辉;张阔;康爱君;刘毅;;一氧化碳气调包装肉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
19 |
李厚勇;颜冬英;徐明;陶玉珍;王蕊;;溴虫腈亚慢性毒性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20 |
梁少华;陈晓琴;潘瑞辉;李羡筠;陈作兴;;杀虫单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
|
|
|
|
|
1 |
Muhammad Umar Farooq;[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