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型氟中毒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燃煤型氟中毒是我国尚未有效控制的地方病。贵州是该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氟骨症是重症氟中毒的一种表现,也是氟病防制的重点和难点。既往研究表明氟引起骨损害的基本病变在于成骨及破骨过程紊乱,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对骨代谢有调节作用;营养是氟中毒的重要影响因素。近期发现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保护素(OPG)等与骨形成和骨吸收密切相关。但未见将这些指标全面应用于氟中毒骨损害的研究。本文报告了大鼠氟中毒模型上述指标及影响因素的检测结果和相互关系,探讨氟中毒骨病变的早期指标及调控因素,对于氟骨症"三早"预防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今后进一步探讨氟骨症的分子机理有重要启示。方法:204只断乳两周SD大鼠,随机分六组(雌雄各半):对照、低氟、中氟加营养、中氟、高氟加营养、高氟组。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各染毒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营养组添加4%奶粉和1%CaCO_3。分两批处死动物:(1)高剂量组出现明显氟斑牙(中/低剂量组处于氟中毒的前期或早期),处死一半动物,检测各指标(2)中剂量组出现明显氟斑牙,处死另一半动物,检测各指标。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查看氟斑牙,测尿、骨、肾氟,骨密度(BM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和骨保护素(OPG),骨Ca、Al,尿Ca、Al,尿羟脯氨酸(HYP)。结果:(1)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①建成氟中毒动物模型各染毒组均出现氟中毒,对照组正常。中毒严重程度随氟剂量增加而加重,氟剂量相同时,营养好,中毒程度轻。②氟中毒动物骨病变类型A.BMD除低氟组早期外,染毒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高剂量氟组高于低氟组(P0.05);除中氟组外,染毒组后期高于早期(P0.05)。提示染毒动物呈骨硬化趋势。B.骨/尿钙染毒组骨钙较对照组高,仅后期高氟组有意义(P0.05);染毒组后期较同组早期高(P0.05或0.01)。染毒组尿钙降低,后期降低有意义(P0.01),后期低氟组低于早期(P0.05)。反映随氟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钙排泄减少,骨钙增加,说明染氟大鼠骨代谢以骨形成活跃为主。C.骨/尿铝高氟组后期骨铝降低(P0.01);各组尿铝升高,早期高剂量组和后期营养组有意义(P0.01或0.05);中、高剂量组后期较早期同组降低(P0.01)。提示:氟在早期可促进铝排泄;长期氟中毒情况下,低剂量氟促进骨铝蓄积,高剂量氟可能排斥骨铝蓄积,改善营养可促进铝排泄。(2)燃煤型氟中毒对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①血清PTH高氟组后期高于早期(P0.01)。说明染氟大鼠成骨活动增强,该指标变化较晚。②血清CT各组早期无变化,后期低氟组和中营组升高(P0.05或0.01),低氟组高于高氟组(P0.05)。表明短时间接触氟,机体骨代谢改变不明显;随着接触时间延长,氟剂量低或营养较好时,以成骨细胞活性增强为主,较高剂量染毒时,骨吸收并没有明显受抑制。③BGP各染毒组呈上升趋势,高氟组早期有意义(P0.01),后期中、高剂量组有意义(P0.01),且较早期高(P0.05或0.01)。提示各染毒组氟中毒大鼠骨转换增强,成骨活跃。(3)对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①IGF-1早期中营组较低氟组升高(P0.05),后期除高营组外,各染毒组血清IGF-1有上升趋势。说明接触一段时间后,染氟大鼠骨形成加速,氟通过IGF-1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较晚,且受氟剂量及营养状况影响。②OPG各染毒组升高(P0.01),且随氟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或0.01)。提示:染氟大鼠体内可能引起血清OPG上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破坏骨代谢平衡。(4)对胶原代谢产物(12小时尿HYP)的影响:染毒组有上升趋势,后期高剂量组升高有意义(P0.05或0.01),且高氟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高剂量组后期较早期高(P0.05或0.01)。表明:随染氟剂量增加和接触时间延长,氟对胶原的损伤加重。结论:影响骨代谢的指标如BGP、OPG在燃煤型氟中毒早期已有变化,过去未见报道;骨转换活跃可能是燃煤型氟中毒骨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早期以成骨活跃为主。这对氟骨症的"三早"预防、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氟骨症的分子机理和其他代谢性骨病有重要启示。同时说明降低摄氟量及改善营养状况,可缓解氟中毒病情。
|
|
|
|
1 |
于建江,程晓燕,赵骐,王建军,张忠明;新疆奎屯高氟地区地方性氟骨症的影像分析[J];农垦医学;2005年03期 |
2 |
上官存民,张启刚,王蔚青,李浩鹏;氟骨症血清降钙素检测及其意义[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5年04期 |
3 |
刘炳坤;煤烟污染氟中毒病人肺部X线改变[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2年02期 |
4 |
李广生;井玲;杨同书;孙梅;王凤华;;食饵低钙对氟中毒的影响及骨软化性氟骨症发病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5年10期 |
5 |
孙玉富,徐春蓓,石玉霞;有关抗氟元素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年04期 |
6 |
王润华;;2009年讷河市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病情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5期 |
7 |
李明健;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的修订建议[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1年03期 |
8 |
吴和岩;吴锦权;杨通;钟文;戴昌芳;;2008年广东省饮水型氟中毒病情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9年03期 |
9 |
于燕妮,官志忠,刘家骝,刘尚治,陈友全;氟骨症患者血清 T_4、T_3、TSH 含量变化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5年03期 |
10 |
郑拉让;改水前后氟宁片治疗氟骨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0年04期 |
11 |
蒋诚者;朱成明;王丰海;;氟宁片治疗氟骨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7年05期 |
12 |
李彩双;谭郁彬;尹潍;樊继援;梁雪萍;;氟中毒过程血氟变化机制的初步探讨[J];天津医药;1987年05期 |
13 |
黄长青;地方性氟骨症的关节损害及其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年02期 |
14 |
;复方除氟灵对氟骨症治疗效果的研究取得成果[J];贵州医药;1984年03期 |
15 |
陈雄德,邢维平;维生素C在氟骨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4年06期 |
16 |
王湘兵,屈国云,伍汉文,超楚生,刘振启,文建新,应赞恩;40例氟骨症患者钙代谢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8年04期 |
17 |
樊永贞;无机元素类药物治疗氟骨症研究概况[J];地方病通报;1994年04期 |
18 |
张爱君,郝春华;营养与氟中毒[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
19 |
梁君慧,陈风琴,成小梅;氟骨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骨钙素和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
20 |
宋彩凤,黄文耀,严本武;血液生化与燃煤污染型氟骨症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5年05期 |
|
|
|
|
|
1 |
王金明;霍梅俊;罗广营;王俊东;;蛋白质和钙对氟中毒家兔骨骼矿物质成分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
2 |
谢春;张华;周琳业;方士杰;葛庆华;何江;张震;喻茂娟;;燃煤型氟中毒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崔亚南;徐辉;张桂珍;;氟中毒肾损害的图像分析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
4 |
张树球;梁伟江;李友晶;黄丹;何春霞;梁瑞梅;李兰锋;唐娟;韦燕梅;赖文娟;;海尔福治疗氟中毒小鼠的实验研究[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
5 |
李树海;潘晶岩;刘学慧;周明仁;刘庆斌;;呼伦贝尔市饮茶型中毒调查[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
6 |
李青仁;高阳;王洪伟;蒋君辉;;氟与人体健康[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
7 |
梁伟江;张树球;李友晶;何春霞;黄丹;蒙元波;黄婵兰;;海尔福对氟中毒小鼠骨胶原蛋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
8 |
马品江;李菁;朱殿志;徐也晴;;新疆阿瓦提县氟中毒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
9 |
姜传禹;张振璧;王恩庆;;儿童氟骨症X线诊断[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
10 |
李达圣;安冬;何平;;贵州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A];第二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