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潘攀刘贝贝吴琳  
【摘要】:针对酸性土壤退化严重、重金属污染风险高的现状,筛选能改善土壤质量和控制重金属风险的改良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典型的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分析蚯蚓粪、海泡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镉(Cd)铅(Pb)迁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蚯蚓粪和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海泡石处理的有效态Cd、Pb分别显著降低30.67%、21.18%,蚯蚓粪处理的有效态Pb显著降低11.68%;海泡石处理的Cd、Pb可交换态占比最低,而残渣态占比最高,对Cd、Pb的固定效果最佳;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Cd、Pb迁移性的主要因子。综合比较,蚯蚓粪和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性质的改良效果更好,但海泡石对重金属Cd、Pb的风险控制效果更佳,海泡石与蚯蚓粪或生物炭的组配施用对酸性土壤综合改良可能更有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占周;;施用石灰类物质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与方法[J];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04期
2 ;南方农作物“癌症”可治了[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2期
3 杨雪;;12支团队合力探索土壤“调酸”良方 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召开[J];中国农资;2017年21期
4 小花;;养花就得搞点小动作[J];益寿宝典;2017年15期
5 尔强;;可口可乐不为人知的用途[J];老同志之友;2017年16期
6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7 易杰祥;吕亮雪;刘国道;;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赵成义,任景华,薛澄泽;在酸性土壤上黑油菜对硒的吸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9 席艳君,孙成,李洪锡,高立群,张淑泉;酸性土壤腐蚀[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年04期
10 刘大志,刘伯锡;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效果好[J];新农业;1998年09期
11 袁雪松;代贵林;;石灰在酸性土壤中的作用[J];农村科学实验;2005年08期
12 ;美国发现可使作物在酸性土壤生长的基因[J];福建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13 李晶;杨海征;胡红青;霍庆;雷帆;;生物灰渣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对酸性土壤的改良[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4 李子旭;;酸性土壤巧施钼[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9期
15 鹿中晖,王永红,文杰;铅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研究[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16 沈仁芳;赵学强;;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J];农学学报;2019年03期
17 江金舫,刘铮;酸性土壤中的钒和镍[J];土壤通报;1995年04期
18 王维君;我国南方一些酸性土壤铝存在形态的初步研究[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年01期
19 唐莉娜;;酸性土壤磷肥的合理施用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3年01期
20 魏书;司静;;酸性土壤上葡萄的生长和营养状况[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攀;刘贝贝;吴琳;;蚯蚓粪、生物炭和海泡石对酸性土壤改良和镉铅风险控制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2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单颖;邹刚华;赵凤亮;刘声廷;;土壤调理剂对海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A];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石林;林小明;彭宇峰;;固体废弃物制作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探索与实践[A];2011新型肥料研发与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平;吴天乐;;钙营养对光皮树树体结构及结实量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陈颖;曹福亮;将劭妍;徐彩平;张往祥;汪贵斌;;喜树幼苗对铝的耐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陈美琼;徐倩华;王宗寿;;紫花苜蓿在闽北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林波;生物碳对酸性土壤中有害金属植物毒性缓解及阻控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金萍;酸性紫色土钙、锌、硼的复合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辛晓平;锰氧化物对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4 周再知;酸性土壤柚木钙素营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郭彦军;紫花苜蓿对酸性紫色土的适应性及其营养特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肖孔操;土壤不同初始pH条件下外源植物物料碳氮矿化与碱度释放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一锋;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吕冰欣;解有机磷菌对酸性土壤铅镉铜钝化效应和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3 刘鹏;酸性土壤上花生高效根瘤菌的发现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4 王梅;钙-蒙脱石和石灰对两种酸性土壤的改良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袁晶晶;不同耐铝机制的植物及外源因子对酸性土壤溶液铝化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严锦申;生石灰施用量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武孔焕;黑大豆响应酸性土壤和铝胁迫及甲醇促进其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天彬;利用石灰改良四川酸性土壤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9 张祥;花生壳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效应及其对脐橙苗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赵二源;多年生黑麦草对酸镉复合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外源褪黑素的缓解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11 杜爽爽;稻草、紫云英用量及配比对酸性土壤砷、镉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2 谢文娟;油菜对酸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活化利用及其生理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3 汪榕;酸性土壤改良剂在水稻—油菜轮作上的应用效果[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4 刘鑫;几种酸性土壤活性锰变化特征及在油菜上的反映[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5 杨敏;柑橘园酸性土壤氮素转化与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16 邱志腾;生物炭对红壤的降酸效果与毛豆生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17 何友兰;不同马尾松家系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8 李莉;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9 李晓敏;江西酸性土壤中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多样性[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20 马永玉;酸性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可可;酸性土壤应选钙镁磷肥[N];河南科技报;2017年
2 习洋;改良酸性土壤迫在眉睫[N];农资导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军 王勇;改良酸性土壤的“良方妙剂”[N];农资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军;打造酸性土壤改良产品第一品牌[N];农资导报;2007年
5 曹立耘;改良酸性土壤 合理施用石灰[N];山东科技报;2014年
6 湖北农学院副教授 石国基;酸性土壤改良技术[N];湖北科技报;2002年
7 陈茂春;施用硫酸铵的宜与不宜[N];农资导报;2014年
8 秦川 王卫;“田师傅”钙镁肥:改良酸性土壤“专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农校 陈茂春;施用硫酸铵五注意[N];农民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王威;新禾丰公司举办钙技术交流会[N];农资导报;2009年
11 龙飞;番茄普遍需“减肥”[N];农资导报;2013年
12 闻多福;中药材不能随意种[N];山西科技报;2005年
13 李翠英;酸性土壤应选钙镁磷肥[N];农资导报;2016年
14 ;避免设施番茄施肥过量[N];农资导报;2014年
15 阿增;自测花土pH值[N];云南科技报;2007年
16 刘军;常用化肥的特性与用法[N];陇东报;2007年
17 周爽;几种典型的土壤障碍[N];农民日报;2016年
18 岳麓;木芙蓉[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9 柏斌;兰花养护七要点[N];云南科技报;2002年
20 陈茂春;土壤化肥有酸碱 施用肥料须“对口”[N];农资导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