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境水质连续传递法计算大江河水环境容量
【摘要】:本文为作者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中对长江中下游市辖江段容量计算技术方法的研讨,设定了基本容量与附加容量含义,通过“等效江段长度”对“虚拟点源”的替代以解决不同江段容量计算的公平性和可比性,提出了可实现流域上下游顺畅衔接的水质连续传递计算容量方法。
|
|
|
|
1 |
高榕;司全印;;两种水环境自净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2 |
陈顺天;跨流域引水工程对晋江水环境容量的贡献[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9期 |
3 |
于雷;吴舜泽;范丽丽;徐毅;;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中不均匀系数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
4 |
曲衍华,崔文科,孙涛;东母猪河水环境容量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年01期 |
5 |
李隽,许友;岳阳南湖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污染治理措施效果分析[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杨文龙,杨常亮;滇池水环境容量模型研究及容量计算结果[J];云南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7 |
高兴斋;;重金属水环境容量及其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1987年09期 |
8 |
曾慧,邹华笑,周明,黄丽平,宋普春;河道型水库──舞水怀化段水环境容量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9 |
周富春;张龙辉;蒋文清;;水库出流对水库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
10 |
周克钊;张永良;;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7年01期 |
11 |
黄新华;汪晋三;;黄竹歧建设区河涌水环境容量问题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88年02期 |
12 |
张俊,佘宗莲,王成见,孙宝权;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环境容量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3 |
关卉;九洲江广东段水环境容量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3年02期 |
14 |
于雷;吴舜泽;徐毅;;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回顾及展望[J];环境保护;2007年06期 |
15 |
王忠训;曹华英;孙娟;曹大勇;;区域环评中北方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6 |
王环;“沱江水环境容量研究”攻关课题进展顺利[J];环境保护科学;1983年01期 |
17 |
王秉忱;金相灿;;关于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几个问题[J];工程勘察;1986年02期 |
18 |
刘天厚;施为光;;沱江水环境容量及水质管理规划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87年09期 |
19 |
沈建,赵荫薇;通波塘水量水质一维动态模拟及水环境容量[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04期 |
20 |
徐贵泉,褚君达,吴祖扬,陈庆江;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数值计算[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