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看少数民族典籍对史学专题的研究价值
【摘要】:《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第二册丙编"盛京满文档案中的律令及少数民族法律"由科学出版社於1994年编译成书,是极其宝贵的以民族语言保留下来的古籍文献。此文献中"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对"番人律例"的记载,填补了研究清代前期、中期青海历史中清朝廷对青海藏族政策与管理的空白,把之与汉文典籍中对青海藏族同期的记载进行对比,满文文献对青海藏族研究的特殊贡献即可一目了然。本文中与"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进行对比研究的汉文典籍包括官方辑纂的《清代理藩院资料辑録》《大清会典理藩院事例》②和《钦定礼藩部则例》,还有地方史志类的《西宁府新志》《青海地方舊志五种》《卫藏通志》等等。包和平、何丽、王学艳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概论》指出:"1911年以前编著的记録古代文献的图书和1991年以后对古籍进行整理出版的图书均属古籍范围。"据此定义,《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和所选各种重印版汉文史料均属古籍文献范畴。本文在结论中指出,在尚未发现其他汉文史籍对"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的全面记载之前,可以说满文"西宁青海番夷成例"是目前展示清朝嘉庆以前对青海藏族实施管理设想、实践、法律亲范条文最全面的记録,它在汉文典籍对此专题研究的迷雾中,拨开了一片无云的天际。"西宁青海番夷成例"与上述汉文典籍的比较研究说明,少数民族文字的史籍具有汉文字文献不包括的内涵和内容,对民族史、边疆史的研究实为宝贵。追究"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在汉文史海中的去向,并找出嘉庆十四年以后"番人律例"在清朝青海地区的管理中下文如何,是古籍研究和史学研究共同的下一个目标。此文着重探讨古籍研究方面的问题,希望对史学专题研究有开先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