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核爆炸光辐射能量分析
【摘要】:着重介绍了大气层核爆炸产生的光辐射经大气传输后,到达不同卫星轨道高度的核爆探测器上的能量的估算.同时对核爆信号和主要的背景光能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
|
|
|
1 |
府大兴;黄剑波;吕龙泉;;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总装集成工艺概述[J];电子机械工程;2009年04期 |
2 |
;星载轻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TDICCD相机专题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召开[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2年04期 |
3 |
田栋轩;张廷新;欧祥荣;;星载极化散射计系统设计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
4 |
黄韦艮,周长宝,厉冬玲;我国星载 SAR 海洋应用的现状与需求[J];中国航天;1997年12期 |
5 |
;我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中国航天;1996年02期 |
6 |
路义萍,李炳熙,谈和平,韩家德;一方向无限长的平行平面间的辐照均匀性[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7 |
顾聚兴;星载红外遥感技术Ⅶ[J];红外;2001年06期 |
8 |
Henri Werij,顾聚兴;星载遥感光谱仪的定标状况(下)[J];红外;2000年02期 |
9 |
徐代升,黄庚华,舒嵘,王建宇;星载激光高度计综合性能分析[J];红外;2005年01期 |
10 |
张宇烽,周胜利,朱永红;半导体发光条辐射定标源辐照场均匀性的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0年03期 |
11 |
王晓海
,李浩;国外星载微波辐射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航天;2005年04期 |
12 |
李松;星载激光测高仪发展现状综述[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6期 |
13 |
高国龙;聚光辐射计[J];红外;2003年06期 |
14 |
李发泉;程学武;杨勇;李小银;龚顺生;;星载威胁激光探测告警的技术需求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
15 |
赵星惟;吕源;龚文斌;梁旭文;;星载数字波束形成系统中阵元位置误差的分析[J];通信技术;2010年08期 |
16 |
兰荣清;星载CCD相机CCD驱动器的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1997年02期 |
17 |
彭俊杰,洪炳镕,袁成军,魏振华,乔永强;星载系统单故障恢复策略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8 |
;星载扫描多通道微波辐射计[J];航天技术与民品;1997年06期 |
19 |
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组成和性能[J];上海航天;1997年01期 |
20 |
舒锐;周彦平;陶坤宇;姜义军;;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