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径迹图像自动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设计井实现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核径迹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硬件结构,并在其中应用了显微干涉装置,有效地改善了径迹图像质量;设计并实现了显微镜自动换片样品台,提高了探测器样品测量的工作效率。
|
|
|
|
1 |
周云龙;陈飞;孙斌;;基于图像小波包信息熵和遗传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J];核动力工程;2008年01期 |
2 |
慈云树,刘咏霖;JL─Ⅰ型扫描显像仪的研究及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4年03期 |
3 |
李宏云;宋顾周;张占宏;韩长才;马继明;黑东炜;;用于辐射源针孔成像的计算机辅助准直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6期 |
4 |
金璀珍,刘秀林;用于自动畸变计数的双着丝粒畸变类型的选定[J];辐射防护;1996年06期 |
5 |
贝雅耀;李晓光;宋涛;;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数据自动分析技术[J];无损检测;2009年10期 |
6 |
李玉晓,刘坤,姜胜南;静电加速器可视化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
7 |
杨衍明;最新的数据获取系统——快总线标准[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4年04期 |
8 |
董金梅,原有进;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束流剖面监视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9期 |
9 |
王燕;PIP软件平台的评估与开发[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7年02期 |
10 |
刘国栋,浦昭邦,张琢,庄志涛;惯性约束核聚变靶场监测系统空间坐标系的建立与标定方法[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
11 |
孙振武;李涛;李玉晓;姜胜南;霍裕平;;静电加速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抗干扰措施[J];电气应用;2006年02期 |
12 |
张立晨;采用X射线层析摄影技术测定HTGR燃料元件UO_2分布的均匀性[J];核动力工程;1992年02期 |
13 |
赵周社,周前;SPECT图像三种散射校正方法的比较[J];核技术;1993年11期 |
14 |
肖宏伶,肖文;HTR-10燃料元件装卸系统的集散控制[J];核动力工程;2002年01期 |
15 |
齐志华;张丽;康克军;;基于工业CT的工件缺陷识别方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2期 |
16 |
刘洋;赵书俊;赵媛媛;李玮;;γ照相机智能化探头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4期 |
17 |
弟宇鸣;叶红兵;邱晓林;李天柁;;基于主成分变换的核径迹图像噪声分析及消除[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18 |
过惠平;姚红伟;叶红兵;邓福威;;基于流域算法的重叠核径迹图像分割方法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3期 |
19 |
章法强;李正宏;杨建伦;叶凡;王真;夏广新;应纯同;刘广均;;基于闪烁光纤阵列快中子照相系统的点扩展函数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5期 |
20 |
谭亚军,李纪民;稀土元素X射线快速自动分析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