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自安,陈伯显,姜春华,柯尊建;HERA-B蜂窝径迹室的张力和漏电流测量[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1年06期 |
2 |
胡家伟,陈沈南,高翠山,谢小希,高正为,汤福坤,张浩云,梁国宁,李维衡,刘振安;120路簇射计数器读出电子学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8年02期 |
3 |
屈云河,沈定力;一个用于TAC/SHAM的在线测试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0年06期 |
4 |
屈云河,杨晓峰,盛华义;BES漂移室读出电子学逻辑控制及扇出电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3期 |
5 |
王曼;用激光束测试和标定气体径迹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7年04期 |
6 |
孟祥承;硅微条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年01期 |
7 |
孙勇杰;李澄;;MRPC/TOF实验中的ASIC/NINO读出电子学[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2期 |
8 |
李玉兰;康克军;李金;来永芳;;基于GEM探测器的时间投影室TPC的讨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02期 |
9 |
程泽浩;王焕玉;曹学蕾;张飞;张承模;杨家伟;张永杰;梁晓华;高旻;彭文溪;张家宇;杨乃杰;;基于ASIC的Si-PIN探测器读出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1期 |
10 |
杨珩;梁昊;周永钊;;大亚湾实验RPC探测器信号读出前端板的高精度甄别阈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8期 |
11 |
孟祥承;新型半导体探测器发展和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年01期 |
12 |
张恒;刘树彬;安琪;;BESⅢ谱仪TOF读出电子学高密度信号的长距离传输[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3 |
赵雷;刘树彬;周家稳;安琪;;BESⅢ TOF前端读出电子学模块测试控制及分析软件系统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1期 |
14 |
盛华义,庄保安,席德明,屈云河,沈定力,李蔚,魏庄子,扬晓峰,王中和,赵宗琴,王建光,后晓江;北京谱仪漂移室读出电子学2×576个通道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5期 |
15 |
刘小桦;安琪;刘树彬;苏弘;詹文龙;;CSR外靶实验终端大型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6期 |
16 |
庄保安,魏庄子,沈定力,李蔚;北京谱仪漂移室读出电子学校准电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3期 |
17 |
郁忠强;;北京谱仪的数据获取系统[J];国外科学仪器;1988年04期 |
18 |
封常青;刘树彬;黄亚齐;安琪;;BESⅢ飞行时间电子学在线刻度电路[J];核技术;2010年06期 |
19 |
尹春艳;安琪;周家稳;杜中伟;刘树彬;;TOF测量系统读出电子学时钟插件设计[J];核技术;2010年08期 |
20 |
刘蒙;漆玉金;赵翠兰;张雪竹;;2×2阵列H8500光电倍增管简化读出电路的设计[J];核技术;2010年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