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宁;张玉斌;闫飞;杨振明;;PMPD模型预测中国土壤有效磷变化初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2 |
章明奎;麻万诸;;浙北平原土壤有效磷的农学-环境综合分级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年04期 |
3 |
宋春雨;韩俊杰;高崇升;;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03期 |
4 |
邵煜庭;甄清香;李维忠;张保田;;草原土壤有效磷的测定[J];中国草地学报;1991年03期 |
5 |
刘大志;;耕地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新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
6 |
杨旭,李国先,于欣元,赵亮;农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关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年03期 |
7 |
王文婷;;太湖县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
8 |
沈仁芳,蒋柏藩;Mehlich3浸提磷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关系[J];土壤通报;1994年03期 |
9 |
章永松,罗安程,孙羲;有机肥活化土壤中磷的微生物学机理[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4年03期 |
10 |
陈兰周,刘永定,宋立荣;微鞘藻胞外多糖在沙漠土壤成土中的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2年02期 |
11 |
凌丽俐,卿人韦,傅华龙,莫英,聂端军,文璨,兰利琼;藻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2 |
程国军;陈大松;李友国;谢福莉;周俊初;;华癸中生根瘤菌共生基因exo56的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3 |
孙义祥;吴传洲;朱克保;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
14 |
崔建宇;宋建兰;薛会英;夏晓平;江荣风;;Mehlich 3-ICP法快速测定土壤有效磷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1年02期 |
15 |
罗雪华;郭海超;王文斌;吴小平;贝美容;;Mehlich 3-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砖红壤有效磷和有效钾测定上的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
16 |
刘晓芳,黄晓东,刘晔;两株溶磷黑曲霉的生长特性及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作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7 |
刘晓芳,黄晓东,张芳;一株溶磷黑曲霉的溶磷特性及溶磷机制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18 |
范丙全,金继运,葛诚;溶磷真菌促进磷素吸收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06期 |
19 |
章爱群;贺立源;赵会娥;门玉英;郭再华;;根分泌物对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5期 |
20 |
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