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浓度、氮和水分对春小麦光合、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不同土壤氮和水分条件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干旱处理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大于湿润处理,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光合速率相应增加,而不施氮肥增加有限;干旱处理气孔导度减少大于湿润处理,不施氮肥的大于氮肥充足的,CO_2浓度升高,干旱处理的蒸散量减少比湿润处理多,不施氮肥的蒸散量减少较为明显;但干旱处理单叶WUE增加大干湿润处理;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冠层WUE提高,而不施氮肥的冠层WUE最低,因而CO_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加和蒸散量减少会减缓干旱的不利影响,增强作物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
|
|
|
|
1 |
李伏生,康绍忠;CO_2浓度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2年06期 |
2 |
莫兴国,刘苏峡,林忠辉;基于SVAT模型的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散过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
3 |
王柏;王梦雪;滕云;张忠学;;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5期 |
4 |
赵利梅;吴良欢;武美燕;;水稻强化栽培(SRI)及氮肥用量对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稻田氨挥发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9年03期 |
5 |
王海江;崔静;侯振安;谢海霞;龚江;吕新;;膜下滴灌棉花水氮耦合对其干物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
6 |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3期 |
7 |
王海江;崔静;侯振安;时利尚;闫靖华;吕新;;不同品种滴灌棉花水氮效应差异性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2期 |
8 |
冯金朝,黄子琛,刘成敏;河西绿洲春小麦的耗水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2年03期 |
9 |
李捷,杨小鹏,冯建军;不同条件下黄腐酸对春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年02期 |
10 |
王同朝,李新美,隋瑞堂,刘东菊;夏玉米行间机械化深松效果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4期 |
11 |
赵俊芳,杨晓光,陈斌,王化琪,王志敏,B.A.M.Bouman;不同灌溉处理对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4期 |
12 |
魏永霞,王立敏,张忠学,王斌;东北半干旱区节水抗旱技术集成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2期 |
13 |
邵新庆;沈禹颖;王堃;;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年06期 |
14 |
陈素英;张喜英;陈四龙;裴冬;张清涛;;种植行距对冬小麦田土壤蒸发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
15 |
魏永霞;张忠学;王立敏;;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有限供水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年05期 |
16 |
武向良;高聚林;王志刚;李丽君;张白鸽;黄振刚;黄复民;王建明;李树芳;;不同时期灌溉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7年05期 |
17 |
邓长贺;王孟雪;王宁;;不同水肥组合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18 |
赵霞;王秀萍;刘天学;李潮海;;麦茬处理方式对土壤蒸发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年04期 |
19 |
郭文义;王孟雪;张玉先;;不同中耕技术对坡耕地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20 |
彭素琴;刘郁林;谢双喜;;干旱胁迫对不同金银花水分利用效率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