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影响下辽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辽宁省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畜产品供给量不断提升,畜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2018年8月初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对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畜禽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充分暴露出辽宁畜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为背景,研究疫情发生前后辽宁主要畜禽产品市场、养殖结构的变化情况,找出当前辽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猪、牛羊、禽3个主要畜禽市场的供求关系,并进行连续性检验,力求找到畜禽供求市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测算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后辽宁省生猪最优生产规模,分析非洲猪瘟疫情给生猪养殖规模决策带来的影响,并对2020年最优产值做出进一步推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畜禽肉(猪肉、牛羊肉、禽肉)供应市场受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较大,需求市场中猪肉受消费者偏好影响大、牛羊肉受可支配收入影响大、禽肉二者影响均有;非洲猪瘟疫情对供求市场均有影响,需求市场受影响大于供应市场;2018年辽宁生猪养殖应采取适度收缩规模的政策,但实际上,非洲猪瘟疫情迫使生猪养殖规模快速实现收缩,加剧了猪价的波动,生猪养殖业提前进入上升周期;预计2020年年底辽宁生猪产能能够有效恢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合理的养殖结构,要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养殖户按市场需求优化主要畜种养殖结构,稳定市场供应;二是合理选择养殖规模,降低养殖成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从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高畜牧业有效供给水平;三是推动绿色养殖,严格环保要求,实现畜禽养殖和污染防治的协调发展,以"两山论"为指导做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