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世光,周家茵,綦尤训,王志军;镧系元素螯合物热致变色作用的研究(Ⅱ) 镧、钕、钆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的热致变色作用及机理[J];中国稀土学报;1988年02期 |
2 |
吴道澄,周世光;热致变色化合物TiO[VO(SO_4)_2(H_2O)_3]·2H_2O的合成及其性能[J];应用化学;1991年02期 |
3 |
郑晓丹,李锦州;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和薄膜的制备技术[J];化学工程师;2005年04期 |
4 |
王培禄,刘仲阳,姜景云,杨兴富;离子束辅助沉积MoS_x膜的特性研究[J];核技术;1995年10期 |
5 |
李来发,徐永进,何天平,陈维,周志华;Ce(Ⅲ)-XO、Pr(Ⅲ)-XO螯合物的热色性[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6 |
李来发,徐永进,何天平,陈维,周志华;DMF对镧系-XO螯合物热色性影响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7 |
冯绪胜,于美香,穆劲,张静智,竹中俊介;以全氟碳链为末端基的偶氮苯L-B膜的光致/热致变色特性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8年01期 |
8 |
罗民;高积强;张笑;欧阳达;朱建峰;宋伟明;胡奇林;;两种纳米结构VO_2(B)的合成、表征和生长机理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刘祥,樊少英,李仲杰;热致变色螺吲哚啉苯并吡喃-6′-亚甲基巴比土酸的合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0 |
刘敏,孟建新;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热致变色性质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年05期 |
11 |
毕维昭;;二氯化钴在水—乙醇溶液中的热致变色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2 |
钱鹰,肖国民,林保平,吴殊斌;基于分子内质子转移的敏感变色双水杨醛缩芳胺类化合物[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3 |
高潮,吴洪才,李宝铭,易文辉;聚(3-辛基噻吩)的溶致变色、热致变色及发光性能[J];精细化工;2004年07期 |
14 |
柳翠英,董科云,于爱华;席夫碱-取代水杨醛缩氨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05年01期 |
15 |
何山,韦柳娅,傅群,林晨,雷德铭,郑臣谋;二氧化钒和三氧化二钒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
16 |
施剑秋;顾广新;游波;周树学;;钨掺杂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和热致变色性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7 |
任会萍;高艳阳;何三雄;;溴甲酚酯类复配物制备及其热变色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2期 |
18 |
孙德慧;张吉林;任慧娟;崔振峰;孙德新;;4,4′-联吡啶多钼酸盐的合成、结构与变色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
19 |
綦尤训,周家茵,周世光;镧系配合物热致色变性能的研究(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20 |
涂圣义;许静;谢凯;李宇杰;梁国杰;李运鹏;;电化学沉积制备二氧化钒反蛋白石光子晶体[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