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余辉材料合成新工艺及缺陷机理研究
【摘要】:以Al-Sr合金粉末的水解产物,作为制备SrAl2O4长余辉材料的前驱体,这是一种新的制备工艺路线。随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Sr1-xAl2O4:Eux,Dy0.01长余辉材料,研究稀土Eu掺杂量变化长余辉材料荧光性能及长余辉特性。利用缺陷化学理论进行分析,所掺杂的稀土离子取代Sr1-xAl2O4晶格中的Sr2+离子格位,产生缺陷EuS×r、EuS·r和DyS·r,EuS×r为荧光发射中心,其浓度大小决定了长余辉初始发光亮度;EuS·r和DyS·r为带正电荷的缺陷V″Sr,为满足体系电中性平衡,其周围吸引了带负电荷的缺陷,形成陷阱,可捕获带正电的空穴。其浓度大小,能级深浅将决定余辉性能。
|
|
|
|
1 |
瞿述,李宏建,崔昊杨,赵楚军,彭景翠;掺Perylene的PVK薄膜荧光谱及发光机理[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2 |
张玉军,尹衍升;Eu~(2+),Dy~(3+)共激活铝酸锶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机理探讨[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1期 |
3 |
郝洪辰;陈斌;朱江;陆明;;Yb~(3+),Er~(3+)掺杂的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1年04期 |
4 |
刘海兰;顾牡;张睿;徐荣昆;黎光武;欧阳晓平;;CuI晶体缺陷态电子结构及其施主-受主对发光机理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
5 |
刘保生;杨超;王晶;薛春丽;吕运开;;硫酸头孢匹罗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发光机理[J];发光学报;2011年03期 |
6 |
吴胜红;宁青菊;李艳杰;;稀土长余辉发光玻璃的研究进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7 |
李成宇,苏锵,邱建荣;稀土元素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J];发光学报;2003年01期 |
8 |
王琼华;彭宝剑;李大海;辛燕霞;蒋泉;;显示用上转换绿色发光材料NaYF_4∶Er,Yb及其特性[J];光子学报;2008年12期 |
9 |
王必本;陈玉安;陈轩;;锥形碳氮结构的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11年09期 |
10 |
贾冬冬;张家骅;何志毅;王笑军;;严懋勋实验室与长余辉荧光材料[J];发光学报;2008年04期 |
11 |
樊国栋;肖国平;;SrAl_2O_4:Eu~(2+),Dy~(3+),Pr~(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硅酸盐学报;2011年02期 |
12 |
罗昔贤,于晶杰,林广旭,肖志强,段锦霞,肖志国;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02年05期 |
13 |
陈仁;王银海;胡义华;;钬掺杂对SrAl_2O_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9年06期 |
14 |
潘光国;刘造起;李呈立;李诚;;蓝色长余辉光致荧光粉的研究[J];发光学报;2006年06期 |
15 |
廖峰;王银海;胡义华;柳成;陈雪花;;Sr_(1-x)Ba_xAl_2O_4∶Eu~(2+),Dy~(3+)磷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9年03期 |
16 |
陈永虎;施朝淑;KIRM M;TRUE M;VIELHAUER S;ZIMMERER G;;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1期 |
17 |
王智宇;张福安;郭晓瑞;王银海;樊先平;钱国栋;;Tb~(3+)掺杂ZnO-B_2O_3-SiO_2玻璃长余辉发光机理[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8期 |
18 |
胡劲;孙家林;刘建良;施安;徐茂;高勤琴;;Eu,Dy共掺杂SrAl_2O_4长余辉材料制备新工艺[J];发光学报;2006年02期 |
19 |
魏世道;掺铬六氟铝酸锶锂可调谐激光器的进展[J];激光技术;1994年03期 |
20 |
;发光、荧光材料[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