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的研究
【摘要】:通过二氧化碳、环氧丙烷(PO)与γ-丁内酯(GBL)的三元开环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亚丙酯丁内酯共聚物PPCG。对聚碳酸酯亚丙酯丁内酯的结构进行了FTIR、1HNMR、13CNMR表征,研究表明GBL被开环嵌入PO-CO2分子链中,使得共聚物中引入了易水解的羧酸酯单元。对PPCG的热性能、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BL单元的增加,特征黏度降低,玻璃态温度升高,材料降解性增强;不同的聚合反应时间对PPCG的特性粘度和玻璃态温度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
|
|
|
1 |
林刚;从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共聚物的研究获得成功[J];低温与特气;2001年03期 |
2 |
肖红戟,杨淑英,陈立班;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三元共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04期 |
3 |
王水菊,区泽棠;锰表面和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的电子能谱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4 |
程秉彮;一氧化碳助燃剂中铂分析溶样方法的探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5年02期 |
5 |
张文辉,戴和武,谢可玉,逄进;煤气CO,H_2高电压放电反应性能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
6 |
云志,史美仁,时钧;二氧化碳与正丁醇、异丁醇二元体系高压相平衡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6年01期 |
7 |
陈清;关于“空气一氧化碳基准”修订稿的终审会议介绍[J];卫生研究;1997年06期 |
8 |
姜庆利;电导率法测定大气中的CO_2[J];山东化工;1997年04期 |
9 |
范玲;锅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的直接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年06期 |
10 |
江琦,黄仲涛;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12期 |
11 |
黄德和;同时分析含一氧化碳和总烃气体的气相色谱法[J];环境化学;1987年03期 |
12 |
陈锦文,马新宾,许根慧;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4年01期 |
13 |
江琦,林强,黄仲涛,邓国才,陈荣悌;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研究 Ⅲ.Ni-Ru-稀土/ZrO_2作用下的催化反应机理[J];催化学报;1997年03期 |
14 |
崔波,张青瑞,曹长青,刘新鹏,张洪全,陈开泰;B_(117)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中温变换的本征动力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
15 |
李来才,刘芳玲;一氧化碳与卡宾加成反应的从头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16 |
白敏冬,周锦进,白希尧,付锐;超高压脉冲分解CO_2气体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
17 |
李慧;金属氧化物可检测温室气体的增长[J];国外科技动态;1994年04期 |
18 |
孙培菊,谭忠印,谷波,郭文生;二氧化碳电流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1995年05期 |
19 |
刘艳,刘大壮;不同Cu-Ni比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影响[J];化学通报;1998年10期 |
20 |
王誉富,王丽洁,李文霞,吴越;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