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氧化锌粉体的掺杂和制备
【摘要】:阐述了掺杂氧化锌粉体的导电机理,介绍了常用的制备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导电氧化锌粉体制备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
|
|
|
1 |
林元华,张中太,袁方利,李晋林;ZnO导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J];半导体学报;1999年10期 |
2 |
范志新,孙以材,陈玖琳;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计算[J];半导体学报;2001年11期 |
3 |
邹海魁,陈建峰,刘润静,沈志刚;纳米CaCO_3的制备、表面改性及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1年05期 |
4 |
袁方利,黄淑兰,凌远兵,李晋林;等离子法热解制备导电ZnO陶瓷粉[J];化工冶金;1998年03期 |
5 |
廖霞,曾继军,何嘉松;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粒子[J];化学通报;2002年01期 |
|
|
|
|
|
1 |
刘建林,肖久梅,史孝群,龚春秀,马文江;纳米CaCO_3填充环氧树脂分散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3期 |
2 |
俞江华,王国全,王文一,陈建峰;纳米CaCO_3的表面特性对PP/S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1期 |
3 |
肖功利;杨宏艳;;掺锑二氧化锡薄膜的喷雾热解法制备与热处理[J];半导体光电;2008年03期 |
4 |
范志新,孙以材,陈玖琳;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计算[J];半导体学报;2001年11期 |
5 |
范志新;透明导电薄膜最佳掺杂含量的理论计算[J];半导体学报;2002年06期 |
6 |
刘立华,宋云华,陈建铭,郭奋;硬脂酸钠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效果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李蕾,陈建峰,邹海魁,王国全;纳米碳酸钙作为环氧树脂增韧材料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潘良玉,陈玖琳,范志新;SnO_2∶Sb气敏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的理论计算[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4期 |
9 |
牛新书;王雪丽;李华;魏平涛;茹祥莉;陈晓丽;;Al_2O_3-La_2O_3共掺杂对ZnO纳米粉体气敏性能的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11期 |
10 |
袁方利,李晋林,黄淑兰,林元华;超细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6期 |
|
|
|
|
|
1 |
宿昌厚,庞大文,张治国;SnO_2/ITO复合透明导电膜研究[J];半导体学报;1991年11期 |
2 |
林元华,张中太,袁方利,李晋林;ZnO导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J];半导体学报;1999年10期 |
3 |
陈猛,白雪冬,黄荣芳,闻立时;In_2O_3∶Sn和ZnO∶Al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及其导电机制[J];半导体学报;2000年04期 |
4 |
赵俊卿,马瑾,李淑英,马洪磊;有机薄膜衬底IT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J];半导体学报;1998年10期 |
5 |
杜振霞,贾志谦,饶国瑛,陈建峰;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6 |
袁方利,徐业彬,程杰,季幼章;新型高能ZnO陶瓷线性电阻[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