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抗近红外/紫外金属氧化物纳米薄膜
【摘要】: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了一系列的锌、铁,钛、银、铝、硅、铜等的氧化物单层和多层薄膜,用AFM研究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经紫外和红外光谱发现:抗紫外性能最好的是氧化锌,在190-380nm区间,其吸收率可达90%以上。抗近红外性能最好的是氧化银薄膜,其次依次是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铜;多层薄膜中,含有氧化锌层的抗紫外效果最好;含有氧化银层的抗近红外性能效果最好。如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银薄膜,在190-380nm区间,其吸收率接近100%,近红外(780-2500nm)吸收率在70%以上,最高可达90%。在可见先区其透过率在80%左右。
|
|
|
|
1 |
沈兆存;刘英军;孙亮;孙瑾;;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应用化工;2010年10期 |
2 |
李江;李容;蔡铎昌;;纳米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3 |
王仕英;黎汉生;吴芹;;核壳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07期 |
4 |
管了;王立新;傅崇岗;;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2期 |
5 |
张文净;;“快过程”的展望[J];世界科学;1981年03期 |
6 |
伍友成;邓建军;郝世荣;王敏华;韩文辉;杨宇;;电爆炸丝方法产生纳米二氧化钛粉末[J];高电压技术;2006年06期 |
7 |
蔡浩;顾昊;朱云峰;李李泉;;催化剂对镁基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1期 |
8 |
;新材料与新工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年03期 |
9 |
周禾丰,卫英慧,胡兰青,许并社;电子束照射下ZnS向Zn纳米薄膜的转变[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4期 |
10 |
张安琴;彭晓东;谢卫东;徐小科;;纳米多层膜制备概述[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
11 |
陈丽娟;田进涛;刘学忠;尹衍生;;二氧化钛纳米薄膜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J];现代技术陶瓷;2008年03期 |
12 |
赵勇;程国安;郑瑞廷;刘华平;梁昌林;张萌;;高温氨气氛下镍纳米催化剂的结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3 |
方利广;赵勇;俞进;盛广沪;郑军;;氨对硅基铁纳米薄膜高温重凝核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4期 |
14 |
周效锋;;Nb金属氧化物非晶态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可见光区的光致发光现象[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
15 |
马连湘;王向宁;段占立;王泽鹏;何燕;;二氧化硅纳米薄膜非平衡热导率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
16 |
邢媛媛;焦体峰;周靖欣;周娟;李旭辉;;自组装膜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3期 |
17 |
贾嘉;溅射法制备纳米薄膜材料及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4年07期 |
18 |
周美丽;陈强;;磁控溅射合成Ag/类PEO纳米功能性薄膜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12期 |
19 |
尹荔松,周歧发,危韧勇,张进修;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0 |
陆纲,田卫,张豹山,许卫东,杨燚,陆怀先;Fe_(1-x)B_x磁性纳米膜微波磁损耗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