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
【摘要】:采用低温固相反应首次制备了[(CH_3)_4N]_3PW_(12)O_(40)·6H_2O(Ⅰ),[(CH_3)_4N]_6P_2Mo_(18)O_(62)·9H_2O(Ⅱ),[HMTAH_2]_2SiW_(12)O_(40)·7H_2O(Ⅲ)等纳米粒子,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粒子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4~31nm。它们具有潜在的电荷转移盐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
|
|
|
1 |
方芳,朱敏;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4期 |
2 |
;纳米材料的制备[J];化工文摘;2001年05期 |
3 |
徐正;;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组装和性能[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
4 |
曹克广;李强;关荐伊;王秀艳;;激光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5 |
贺颖;刘鹏;朱刚强;边小兵;;水热法制备ZnS纳米粒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6 |
孙秋艳;郭春丽;;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J];河北化工;2008年02期 |
7 |
冯翠菊;;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J];现代物理知识;2008年04期 |
8 |
李柯;王煦;何显儒;;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J];纳米科技;2010年02期 |
9 |
杨澄宇,方云,蒋惠亮,陈明清;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Ⅱ)——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2期 |
10 |
郑春龙;魏明灯;;水热合成SnO_2纳米粒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1 |
王涛;;溶致液晶模板法制备CuO纳米粒子[J];广州化工;2011年12期 |
12 |
刘运;苗鸿雁;;ZnS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7期 |
13 |
王君,陈红亮;21世纪的前沿材料-纳米材料[J];当代化工;2001年01期 |
14 |
文自立;新兴纳米功能材料[J];青海科技;1995年04期 |
15 |
;纳米粒子回收有新法[J];中学生天地(B);2010年Z1期 |
16 |
彭勇,陈季香,卢为民;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7 |
薛猛;;浅议纳米物质的生物安全性[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年10期 |
18 |
晓燕;;纳米的危险性[J];中国纤检;2008年11期 |
19 |
盖轲,李锡恩,刘文君;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简介[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20 |
李小兵,刘竞超;纳米粒子与纳米材料[J];塑料;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