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室与野外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光敏剂K-01、K-02、K-03、K-04对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四龄幼虫杀灭效应,并将筛选的光敏剂K-02、K-03应用于野外生长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观察光敏剂K-01、K-02、K-03引起蚊幼虫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计数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光源照射和照射强度、不同处理时间的K-01、K-02、K-03、K-04作用后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的死亡数,分析其影响杀蚊幼虫的实验参数。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其毒理机制。结果 K-01、K-02、K-03、K-04无暗毒性。在自然太阳光照射激发下,K-01、K-02、K-03的LC50分别为17.18μg/ml、31.71μg/ml、0.49μg/ml。K-01、K-02、K-03对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皆有很强毒性作用。K-04对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的毒性较低。K-01与K-02对白纹伊蚊四龄幼虫毒力,二者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显著差异;而K-01与K-03、K02与K-03相比,对白纹伊蚊幼虫毒力存在一定差异。用固定光源100W日光灯照射,照射强度为320×10~2 lx,时间为6h;K-01药物浓度分别为10μg/ml、2μg/ml;K-02药物浓度分别为100μg/ml、150μg/ml;皆可达100%杀灭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的效果。用中低强度(累计照射光强度平均中位数达838.6×10~2 lx)自然太阳光照射5h,K-03药物浓度为1μg/ml,亦可达100%杀灭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的效果。影响K-01、K-02、K-03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四龄幼虫效果主要因素是光敏剂量与平均照射强度。分别将K-02、K-03应用于野外生长的白纹伊蚊四龄幼虫控制,试验结果显示:有杂质水体K-02杀虫率为46%,无杂质水体K-02杀虫率为67%。有杂质水体K-03杀虫率49%,无杂质水体K-03杀虫效果为89%。但当持续强度太阳照射,有杂质和无杂质内K-03皆可达到98%杀虫率。组织化学毒理的研究显示,用K-01、K-02、K-03处理的白蚊伊蚊四龄幼虫,经光毒作用后,蚊中肠绒毛消失,细胞肿胀,细胞核消失。脂肪体在表皮下广泛分布,马氏管外形不规则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结论 K-01、K-02、K-03三种光敏剂皆是高效、实用光敏化杀虫剂。三种光敏剂作用白纹伊蚊靶器官有中肠、脂肪体、马氏管等。